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危机,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材料三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什么材料二中商鞅却因变法而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重要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4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2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5分)

经济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稳定、繁荣社会。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罗斯福
(1)根据资料一,这番话为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说。请问:他的这番话是在什么严
重局势下说的? 目的何在? 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资料二
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
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
──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2)根据资料二,这番话为赫鲁晓夫下台后所说。那时,苏联谁主政? 这番话说明了什么现象? 你怎样认识赫鲁晓夫的反思?(注意:不得抄原文)
资料三
“房子大了,道路宽了,村民富了,我也能带着孙子到首都北京天安门圆我祖孙二人的梦了。今天更令我高兴的是,我们中国人还能上太空了。”在神舟六号成功飞天之日,一位见证了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四川老人,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中华大地已经和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自《改革开放30年》
(3)根据资料三,四川老人这番感慨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他的家乡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民族工业的兴衰,映射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㈠ 永利碱厂为著名实业家范旭东创建。斯时,中国用碱完全被“洋碱”垄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洋碱”进口中断,引起民食和工业用碱的恐慌。有鉴于此,范旭东决定创办制碱工厂。1916年定址塘沽筹建,1924年生产出碱,揭开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制碱工业史上的第一页。
㈡ 1926年,永利生产出合格的纯碱。同年,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其“红三角”牌纯碱一举夺得金奖。从此,“红三角”不仅行销全国,还出口到日本等国。1932年,范旭东回顾建厂经历感慨说:“我们受尽工业技术上折磨和世界托拉斯的压迫与利诱,差幸还没有屈服。现在每年进口的洋碱由100万担减至48万多担了。”
㈢ 七七事变后,永利被日寇强占,范旭东坚决拒绝与侵略者合作,迁徙四川建立新厂。抗战胜利后,永利得以复归,然而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比抗战前更甚。1946年,国民党政府悍然发动内战,塘沽环境愈益恶化,永利无法维持生产,1948年底被迫停工。
㈣ 新中国成立后,永利获得新生。1952年底,永利率先成为全国首家公私合营企业。后又发展更名为“天津碱厂”。如今,天津碱厂的“红三角”牌纯碱已畅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天津碱厂成为中国最大的纯碱生产商和出口商。
──摘编自《化工先导──范旭东》等书
(1)根据㈠段,范旭东是在什么背景下创建永利碱厂的?
(2)分析㈡、㈢两段,两段内容各说明了什么?
(3)根据㈣段,永利碱厂转为“公私合营”,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4)以永利碱厂为例,你认为应该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中国农耕文明成就辉煌,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分析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9(组合)出自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该组图揭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基本特征?
(2)图10、11、12均出自《天工开物》,反映了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的部分面貌。

① 依照示例,指出图11、图12所表示的手工业部门:
示例:图10──纺织业
图11:;图12:
② 图10所示的花机(花楼机),专门织造

A.棉织品 B.毛织品 C.麻织品 D.丝织品

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图13描绘了明朝杭州北关地区“夜市”的繁华。追溯历史,杭州早在 (朝代)就有了夜市。

(4)北京的街巷,如米市大街、骡马市大街、果子巷,又如油坊胡同、石作胡同、酱坊胡同等,这些街巷名大多在明清时期就有了。
结合图13和上述北京街巷名所透露的历史信息,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的特点。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活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校与哪两个运动有关?这两个运动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