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鲜卑姓 |
汉 姓 |
鲜卑姓 |
汉 姓 |
拓 跋 |
元 |
贺 赖 |
贺 |
丘穆陵 |
穆 |
独 孤 |
刘 |
步六孤 |
陆 |
贺 楼 |
楼 |
材料二: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它反映了哪一事件?
(2)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3)实施改革的统治者及继任者在死后大都采用“孝”为谥号,这与该事件的什么内容有关?
(4)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世界经历了从相互隔绝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让我们想起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前期的对外友好交流,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拉开了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科技的发明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缩短了空间距离。下列这些发明分属于三次科技革命,请按要求归类。
材料四美国苹果手机有450多个零部件,苹果公司在全球有数百家供应商,分布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捷克以及美国等地,但大部分产品在中国组装。
请回答:
(1)分别列出材料一中我国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明朝前期为对外友好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概括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
(3)将材料三中的科技发明归属到相应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______、第二次工业革命______、第三次科技革命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5·湖南衡阳)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交流】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1)两次出使西域,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
(2)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西汉时期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
材料二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文化交流】
材料三
(4)图片一中的人物主要出使哪个国家?图片二中的人物主要贡献是什么?
【政治交往】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5)中美建交是在哪一年?就如何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15·湖南常德)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友好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材料三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材料四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
——摘自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为什么?开通于哪个朝代?
(2)材料二中A点和B点分别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地,分别是哪里?
(3)根据材料三,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的航海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5)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你认为这一构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战略意义?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或经济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陆上要道”是指什么?(3 分)
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的 “贞观之治” 昌盛局面, 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 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对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的贡献是什么?说出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或者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 “开元” 是哪个皇帝的年号?(3 分)
材料三 15 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2 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 (至少说出两条)(2 分)
(广西百色卷)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衰,见证了民族复兴之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路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转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原书记习仲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请回答:
(1)唐朝时通过陆路到天竺(今印度)游学的著名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
(2)材料二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贸易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3)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有何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