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之盛】
材料一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
【政治之盛】
材料二 百家讲坛《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主题歌:“汉家旌旗蔽四海,暮云飞渡单于台。……五十四年功过凭谁述,甘泉花落尽尘埃。”
(2)材料二中,“暮云飞渡单于台”是什么军事行动?汉武帝励精图治促成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外交之盛】
材料三

(3)材料三呈现的神奇商路是什么?开通这条商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文化之盛】
(4)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         作为最高学府,西汉末达万人规模;东汉光武帝还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试分析“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3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艰难起步的近代工业】

回答下列问题:
(1) 说出图一所对应的运动的名称,并用一句话概括它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 图二的人物为挽回中国的利益,发展工商业而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 图三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请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的崛起》风靡全国,其中的英国崛起尤其引人注目。其中有这样一段: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说明英国“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2)“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指的是什么?
(3)近代史上清政府与英国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的影响。
(4)材料二中英国割占的地区什么时间回归祖国的怀抱?

填表
宋元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填写下列表格:

时期
科技成就

北宋 时 期

毕昇发明了 ,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南宋 时 期

广泛用于航海,还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时期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而在稍后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发展却没有大的突破,科学著作多为总结性著作。造成明清之际我国科技发展逐渐滞后的社会政治因素主要是由于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窒息了学术空气,知识分子普遍脱离生产,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填写下列表格:

时期
文化专制统治措施

明朝


清朝

会议协商是解决国家争端的重要途径。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494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实行仲裁,在佛得角以西370里格处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葡萄牙,线西划归西班牙。
——《图说天下· 世界历史》系列
材料二:克里蒙梭强硬的说:“如果不把萨尔交给法国,法国决不在任何条约上签字。”……英国提出莱茵河地区仍属德国,但要非军事化。
——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之内,苏俄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
材料四:1989年12月,美苏两国首脑在马耳他会晤。苏联认为“欧洲存在两个德国是现实,催促解决德国问题只能使欧洲国家发生的转折复杂化……德国统一不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国际研究参考》1990年01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关于殖民地的矛盾源于哪一事件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教皇和教会的这一地位在当时已受到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挑战?
(2)材料二记述的历史背景是哪一国际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最终签订了针对哪一国家的什么条约?
(3)材料三出自哪一重要国际会议的协定?除此之外,请说出这一会议还有哪些重要内容?
(4)材料四中 “欧洲存在两个德国”与哪一国际格局的形成有关?“欧洲国家发生的转折”指的是这些国家的什么发生了改变?“欧洲存在两个德国”的局面何时结束,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5)请谈谈你认为解决国家争端的做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结合材料一的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蹶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溅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是中国近代的什么运动。分析材料三所指运动的意义。
材料四:(独立解放之路)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中国共产党打响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五:(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壮丽的篇章。
(4)材料五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开始于那次会议?这条道路的指导理论设什么?
(5)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谈一下你的中国的复习之路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