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最优秀的人是谁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绝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
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 (肓 盲)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肯 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1)从选文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第一个“蜡”比喻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蜡”比喻_________________。与句子相对应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3)从助手“很温顺很尊重”“语气沉重”,你体会到这个助手是个_____________ __的人
(4)苏格拉底在死前才明确地说:“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在这之前,他对助手有所暗示吗?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助手努力寻找最优秀的人,结果最优秀的人却是他自己。聆听苏格拉底临终前的一番话,助手一定如梦初醒,后悔莫及。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那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华佗
有一年年底,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解除病人的病痛,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师后,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侍候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侍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因此,他在3年时间里就懂得了不少的病原、病理和用药方法。
3年过去了,师傅说:“你已磨炼了3年,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还要学医书、药典。”他带华佗到内室,只见到处是书籍、挂图。华佗高兴极了,从此便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3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
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都责怪华佗不懂医道。
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他的本领的。”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1.短文已用“‖”分好段,请概括各段段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你对“有志者事竞成”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根据这段话的内容,画出开凿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所采用的不同方法的示意图,并说说这样开凿的原因。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塞湖是山庄上湖、下湖、澄湖、银湖、镜湖、如意湖六湖的总称。那喷珠吐玉的热河泉,就活跃在澄湖的东北隅。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也许是有了热河泉的缘故了吧,轻纱lǒng zhào( )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睛。zhāo xiá( )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它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进湖中了。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yān zhī( )。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泛。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深深陶醉,一时竟闹不清究竟是湖水飞上了霞中,还是红霞落进了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zhà)起,细浪跳跃,直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qì)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提取进了湖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1.在文中拼音后面的括号里填上词语。
2.文章多处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使内容具体、丰富,又形象、生动,举出动态和静态描写的例子各一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对塞湖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4.知识积累:写出表示“看”的词,单字(如览)和双字(如眺望)各四个。
()()()()( )()( )()
课内阅读。
水是野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它请树木大叔帮忙,几棵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它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1.在短文方框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给带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绕着(yào rào)卵石(luǎn mǎo)扎过去(zhǎ zhā)
3.用“__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__________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__________”。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从侧面表达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在句后的括号里。(填序号)“野”有以下义项:
A.野外; | B.不是人工修饰的; |
C.不受约束的; | D.没礼貌、不讲道理的。 |
1.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 )
2.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 )
3.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味十足了。( )
4.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②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听见鸟声,听见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窸窣窣的“走路”声,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耳朵听得很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脉”,看见树顶间的青天,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眼睛望得更远更细,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处——也不过是一片极静的幽林。
③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到处都是满溢的阳光洒上的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蜂把它传给旁边的野花。那野花像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蜂一站到花蕊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下来。“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吓得蜂儿直跳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伸直了花梗。
1.结合上下文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天涯海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胜负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说说“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在第②自然段中的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个句子。
请你根据下面的比喻义填写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比喻见识短浅。( )比喻大功告成。( )
比喻用计脱身。( )比喻骗人离去。( )
比喻自取灭亡。( )比喻走投无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