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 |
|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
|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
| 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
|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
|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
|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
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若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
| A.0 kJ | B.106 kJ |
| C.2×106 kJ | D.106 kJ~2×106 kJ |
在种田时,要不断地往农田中施加氮肥,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农田中的含氮量不足以使农作物高产 |
| B.农产品中的氮不能归还农田 |
| C.提高作物产量 |
| D.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能循环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 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
|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
|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
|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
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
|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