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
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
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 间的水平距离x2。
(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在滑槽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2)(多选)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A.h的测量 | B.H的测量 | C.L的测量 | D.x2的测量 |
(3)若实验中测得h=15cm、H=25cm、x1=30cm、L=10cm、x2=20cm,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
要求测量由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阻r(约几欧),提供下列器材:电压表V1(量程3 V,内阻1 kΩ)、电压表V2(量程15 V,内阻2 kΩ)、电阻箱(0-9999 Ω)、电键、导线若干.
某同学用量程为15 V的电压表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际步骤如下:
(1)合上电键S,将电阻箱R阻值调到R1="10" 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1.
(2)将电阻箱R阻值调到R2="20" 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2.
由方程U1=E1-r、U2=E-
r解出E、r,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上述实验在选择器材和实验步骤中,应做哪些改进?()
A.应选择V1进行实验 |
B.应选择V2进行实验 |
C.改变电阻箱阻值R,读取若干个U的值,由I=![]() |
D.本实验原理不符合“伏安法”的实验要求,无法得到E、r的值. |
请读出以下仪器仪表的读数:(每空2分)
(1)游标卡尺的读数:_______.
(2)量程为3V的电压表的读数:______.
(3)螺旋测微器的读数:______.
(4)多用电表旋在×10档,读数为:______.
下面两个利用到弹簧秤的实验中正确的说法是: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我们所说的合力与两个分力具有相同的效果,是指下列说法中的()
A.弹簧秤的拉伸长度相同
B.橡皮条被拉伸长度相同
C.橡皮条在同一方向拉伸同一长度
D.两次都将橡皮条从固定点拉到同一点
(2)两个弹簧秤平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乙的一端系于墙上,两个弹簧秤挂钩相连,当在甲的右端挂勾上用100N的水平拉力拉甲时,则甲、乙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
A. 100N ; 0
B. 100N ; 100N
C. 0 ; 100N
D. 200N ; 100N
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他已在每条纸带上按每5个点取好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几条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
(1)B、C、D三段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m/s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a)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让一个摆球由静止开始从A位置摆到B位置,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应该守恒,即:。直接测量摆球到达B点的速度v比较困难。现让小球在B点处脱离悬线做平抛运动,利用平抛运动的特性来间接地测出v。如图(a)中,悬点正下方P点处放有水平放置炽热的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作平抛运动。在地面上放上白纸,上面覆盖着复写纸,当小球落在复写纸上时,会在下面白纸上留下痕迹。用重锤线确定出A、B点的投影点N、M。重复实验10次(小球每一次都从同一点由静止释放),球的落点痕迹如图(b)所示,图中米尺水平放置,零刻度线与M点对齐。用米尺量出AN的高度h1、BM的高度h2,算出A、B两点的竖直距离,再量出M、C之间的距离x,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的质量为m。
⑴根据图(b)可以确定小球平抛时的水平射程为____________ cm.;
⑵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出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v0 = ____________;
⑶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球从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 = ____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