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右图是邯郸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回答下题。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 B.纬度位置 |
C.海陆位置 | D.地形因素 |
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与不浇湿喷水的麦田相比( )
A.花期不变 | B.霜冻发生机率增加 |
C.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 D.花期滞后 |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 B.④⑤ | C.③④ | D.②⑤ |
图中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与图中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
A.美国、澳大利亚 | B.墨西哥、中国 | C.美国、墨西哥 | D.中国、澳大利亚 |
下列关于国际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战”后,西亚、北非石油输出国从境外招募大批外籍工人,极大缓解了本国劳动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
B.“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
C.国际人口迁移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
D.“二战”后,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缓解了这一地区由于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
根据所学国际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有关“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 | B.西亚和北非吸引了大量外籍工人 |
C.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 D.定居移民少,短期流动人口多 |
关于“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以开发新大陆、传播工业文明为主 | B.拉美一直是传统的人口迁出地区 |
C.殖民主义扩张是促进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 D.西欧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 |
我国“五·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安徽黄山,这种现象属于( )
A.省际人口迁移 D.国际人口迁移 C.国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有关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欧洲各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零 |
B.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3% |
C.美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为负数 |
D.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与其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