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金属材料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钢铁是常用的金属材料,铁易与空气中的水和 反应而生锈.
(2)铝制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表面能生成一层 ,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金属饰品常含钯、银、铂,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依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测钯的活动性可能与银和铂相近
【查阅资料】钯(Pd)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可用作饰品
【实验药品】钯、铂(Pt)、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钯(PdCl2)溶液
【实验探究】利用上述药品探究钯的金属活动性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把钯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钯的活动性比银________ |
| 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 |
___________ |
钯的活动性比铂强 |
得出结论: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所有液体倒入废液缸,出现白色沉淀.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
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两个氧原子_____(2)一个氮分子_______(3)三个亚铁离子_______(4)两个硫酸根离子
(5)氦气_______(6)氧化铝_______(7)碳酸钠_______(8)氯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_______
(9)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取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剩余固体质量为44.2g.计算:
(1)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3)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提出假设】假设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相等;
假设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小于生成物的质量;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
实验Ⅰ:称量铁丝,在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铁丝,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固体质量.
实验Ⅱ: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儿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 编号 |
实验Ⅰ |
实验Ⅱ |
| 反应前 |
m1g |
ag |
| 反应后 |
m2g(大于m1g) |
ag |
【实验结论】
甲同学结论为:由实验Ⅰ可知假设2成立;
乙同学结论为:由实验Ⅱ可知假设1成立。
【分析评价】
(1)你认为________(填“甲”、“乙”)同学的结论正确.
(2)实验Ⅰ反应前的质量是_________的质量,增加的质量是_________的质量.
(3)这两个实验中,实验_________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说明另一实验设计的不恰当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比较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时,应包括参加反应或生成的__________的质量,否则会得出错误结论.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用A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试管中的药品为_________,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该装置存在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图E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应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再把导气管插入集气瓶口.
(4)若用图F装置(装有空气)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
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参加反应的B2与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2)已知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的m倍,则参加反应的A2与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3)生成物的化学式为(用A、B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