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以下问题。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 A.开放程度 | B.科学技术 |
| C.消费水平 | D.自然资源 |
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 A.政策扶持 | B.经济落后 |
| C.矿产枯竭 | D.教育需求 |
读图,完成各题。
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º~20ºN | B.20ºN~23º26′N |
| C.0º~20ºS | D.20ºS~23º26′S |
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 B.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
| C.北温带范围变小 | D.悉尼(约34ºS)夏季昼变长 |
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 A.12月11日18时 | B.5月23日8时 |
| C.6月22日18时 | D.l1月23日6时 |
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X日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各题。
一年中,O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
| A.23° | B.43° | C.57 ° | D.47° |
X日M地的昼长为
| A.9小时 | B.6小时 |
| C.12小时 | D.18小时 |
X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下图示意世界四个国家21世纪初期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回答各题。
图中表明上述国家中
| A.①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
|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
| C.③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最大 |
| 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
四个国家中,能源利用率最高和最低的国家是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在防止世界气候变暖、节能减排中最应该承担更大义务的国家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地震发生过程中,以下避震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楼上打开窗户跳下去 |
| B.在户外避震时,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避开人多的地方 |
| C.在房屋前后左右摇晃时,迅速从室内跑到室外 |
| D.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玻璃柜台后面 |
加勒比海岛国海地(18.5°N,72.5°W)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了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中国国际救援队携带了十余吨的搜救设备,上百种救援器械,于北京时间13日20时30分从北京启程,支援海地抢险救灾。据此回答各题。海地地震发生时,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此时公转速度较快,且会不断加快 |
| B.地震发生时,海地日影朝向东南 |
| C.此日,海地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小于纽约 |
| D.海地炎热的天气很可能加剧疟疾、霍乱、结核等疫情传播 |
关于此次地震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多火山,从成因上看,应为火山地震 |
| B.地震发生后,引发台风、滑坡、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加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 C.中国国际救援队是地震发生地次日启程,支援海地抢险救灾的 |
| D.中国国际救援队支援海地抢险救灾选择的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