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98年夏秋之际,长江中上游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水灾。8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全国率先做出重要决定:从当年9月1日起,在阿坝、甘孜、凉山、攀枝花、乐山和雅安三州两地一市,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禁止采伐天然林,关闭工程区内木材交易市场。
材料2:“我国生态工程森林分布示意图”。

(1)B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请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该地区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2)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危害?
(3)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该地区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全世界20个缺水国家,中东占11个,世界人均水资源7000米,2006年中东人均1000米。
(1)A水域的名称是,C河流名称是
(2)甲、乙两地早灾频繁,但其成因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旱灾成因的差异。
(3)长期以来,甲乙两地在水资源利用f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解决水资源问题应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哪些?(要求回答两点)
(4)甲、乙两地战略地位重要,就石油方面而言,请说明两地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战略意义。

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题为“古聚落和古建筑”的研究性学习,以下为该小组收集的材料。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例如 “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
材料二: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的原因。
2.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下图是北半球夏半年某日A、B两地太阳高度角随时间的变化状况,读图后回答

1.A地的纬度是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3.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
4.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读下图,“甲乙两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

1.甲、乙两图所示的主要地区在地形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2.分析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地形大势
3.简述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相同的能源优势及形成条件。

读下面甲、乙、丙三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曲线ABC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a为北回归线,b为南回归线:
①当直射点位于C点时,图丙三个城市中,正午建筑物没有影子的是________,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
②当直射点自B向A移动时,三个城市昼长不断________(增加或减小);三个城市一年中昼长最短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点。
③图乙中三条线表示从秦皇岛到海口各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当太阳直射C点时,正确的是________。
2.若图甲中曲线ABC为昏线,a为北极圈,b为南极圈,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或慢),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图丙中海口市人体的影子朝向________方向,此时满载石油发往欧洲西部的轮船在阿拉伯海________风________水(顺/逆)航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