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40°为纬度),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据图分析,关于图中的地理各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处北半球,乙地沿海受寒流的影响 | B.地处南半球,湖泊为甲河流的注入地 |
| C.乙地区终年温暖湿润,周边乳畜业发达 | D.夏季湖水猛涨,甲河流进入防洪期 |
据图分析,岩石由新到老的顺序为
| A.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 |
| B.岩浆岩Ⅱ、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 |
| C.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岩浆岩Ⅱ |
| D.岩浆岩Ⅰ、沉积岩Ⅰ、沉积岩Ⅱ、岩浆岩Ⅱ |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城市乙城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
|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
|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
|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
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地质学家在巴塔哥尼亚西北部大草原的远古岩石中发现这种保存完好的远古花卉化石(下图),推断该岩石所处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太古代 | B.古生代 |
| C.中生代 | D.新生代 |
2014年4月2日智利(南美洲)发生8.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智利西部海岸地区至少有10万人疏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随后发布海啸传播时间预测图,预测图显示,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最快18小时后抵达澳大利亚,21小时后抵达日本。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的位置可能位于图示中的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美国预测海啸到达其他国家的时间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 B.RS | C.GPS | D.GPRS |
此次地震的成因图示正确的是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图反映出
| A.亚洲、非洲的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
| 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
|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正相关 |
| D.欧洲、北美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生物多样性增多②土地质量下降③出现“热岛”现象④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与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是甲 |
| B.出生率最低的是乙 |
| C.人口数量自然增速最慢的是丙 |
| D.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是丁 |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 B.聚落 | C.耕地 | D.地形 |
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 B.距城镇过远 |
| C.易受洪水威胁 | D.工程量过大 |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 B.绿洲分布 |
| C.河流分布 | D.沙漠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