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12月12日14点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期年均将有95亿立方米水送至北方,其中北京将年均受水10.5亿立方米。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①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到北京、天津
②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③不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较小
④沿线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⑤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

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B.有利于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
D.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C.北方民居房檐宽 D.同高度楼房,北方南北楼间距比南方大

关于区域的内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 B.区域是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气候变化引起冰川上积累量和消触量的变更,导致冰川物质平衡盈亏、冰面高度和运动速度等变化,最终导致冰川面积增减和末端位置进退。冰川平衡线高度足冰川上年物质积累与年物质损耗相等位兰处的海拔高度。图为天山乌鲁木齐河涯1号冰川变化图。完成各题。

1964一1965年到1980一1981年,冰川平衡线

A.高度上升 B.延伸方向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
C.高度下降 D.变化方向与等高线数值增加方向相反

影响冰川平衡线高度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海拔高度 D.地表形态

若某季节冰川平衡线降低,则

A.当地可能为春季 B.冰川消融较多,末端后退或冰崖变缓
C.当地可能为夏季 D.冰川积累区面积扩大,物质积累为正值

在地质年代校老的柑垃构透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圈,完成各题。

“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地形倒置”现象

A.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改变了上下岩层的新老关系
C.说明表层岩层的佼蚀强度相同 D.导致岩层出现断裂错位现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