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下面句中对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至道(即使)是故学然后后不足(所以) |
B.不知其旨也(甘美)然后能自强(强盛) |
C.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学学半(教) |
D.教学相长也(增加,促进)然后能自反(反省自己) |
用现代汉语表示下列文句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伸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B.作者在讲述教与学的关系时,先谈到了教困促学,进而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
C.文章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作者相传是西汉戴圣。 |
D.文章的论述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而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
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感悟?
(一)满井游记
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③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指出下列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冻风时作∕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B.始知郊田之外∕始一反焉 |
C.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D.娟然如拭∕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翻译句子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作者在第②段写游满井时,先总写了满井的春色,接着用生动的比喻“”写了自己的心情;在描写鸟、鱼时,用“”、“”的拟人手法写出了鸟、鱼富有人情的乐趣,从而衬托作者游满井时的心情。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先写北国早春没有春天的气息,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暗示出渴望出游的心情。 |
B.文章第②段是写满井景色特征,接着对之进行详细描写,逐层写出郊外早春景色的迷人。 |
C.本文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因天气奇寒久未出门,游览满井时抑郁沉闷的无奈心情。 |
D.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下列对划线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劳:慰问犒劳 |
B.使人称谢谢:感谢 |
C.军中不得驱驰驱驰:策马疾驰 |
D.居无何居:停止 |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军细柳\军中闻将军令 |
B.以备胡 众妙毕备 |
C.军士吏被甲、流血被面 |
D.天子且至 年且九十 |
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周亚夫之君严明、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品质。 |
B.皇帝两次“不得人”军中的矛盾冲突凸显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
C.皇上也是作者重点刻画的人物,因为,他善于用人。 |
D.本文运用了对比、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
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回答1~3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 |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征求不已② 惟欲清净 |
2. |
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
3. |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①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翻译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阡陌交通(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