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敞传
【东汉】班固
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天子征敞,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敞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一切①比三辅尤异。天子许之。敞到胶东,明设购赏,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吏民翕然,国中遂平。
是时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视事数月,不称,罢归颍川。于是制诏御史:“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渐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贳②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③。”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百余发,由是桴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
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④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
(节选自《汉书·张敞传》)
【注】①一切:暂时;权宜。②贳:赦免。③受署:接受官府委任官职。④便面:扇子。因其便于遮面而称“便面”。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胶东相拜:授官 |
B.国中遂平国:全国 |
C.出从童骑从:带着 |
D.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妩:漂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敞“治贼行为”的一组是( )
①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 ②居皆温厚,出从童骑
③令致诸偷以自赎 ④敞皆以为吏,遣归休
⑤引古今,处便宜 ⑥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
A.①③④ | B.①②⑥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敞任京兆尹时得到皇帝特许,捕盗有功的官吏可以得到比京畿三辅更优厚的奖励。 |
B.张敞治贼自告奋勇,有勇气;能听取别人意见,很虚心;采取的办法多,取得良好效果。 |
C.黄霸曾被评为政绩第一,但是任京兆尹时不称职,结果长安治安混乱,盗贼特别多。 |
D.虽然皇帝器重张敞,爱惜他的才能,多次听从他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有进一步重用他。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
译:
(2)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
译: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 |
C.此亡秦之续耳:继续 |
D.常以身翼蔽沛公:翅膀 |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的一句是()
例句:客何为者?
A.夫晋,何厌之有? |
B.籍何以至此? |
C.壮士!能复饮乎? |
D.沛公安在?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
B.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这说明樊哙虽然勇敢豪爽,但无政治头脑。 |
C.选文叙述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双方斗争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征,从而显示出不同性格对于斗争成败所具有的意义。 |
D.选文中人物间的矛盾斗争以及不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和情态的描述,使鸿门宴上众多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
翻译下列句子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注】 ①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略:大致 |
B.以故,事得已故:缘故 |
C.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阴:暗中 |
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将:将领 |
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封于项长于臣 |
B.梁以此奇籍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
C.独籍知之耳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D.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①②⑤⑥ | B.②③⑤⑥ | C.①③④⑥ | D.②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
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3)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4)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①,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自经画②。
建州都督王杲③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怨,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④,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求和,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⑤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
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绥辑:安抚集聚经画。②经画:经营谋划。③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④启衅:挑起事端。⑤赔累:赔钱亏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是我国古代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临灾做出的救济措施,对减灾救灾有相当大的效果。 |
C.疏,名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文中本处应活用为动词,向皇帝上疏或上奏疏。 |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2)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霍光字子孟,剽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会为剽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中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广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诛,其子不在议中。近亲唯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咸称述焉。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臣昧死以闻。”皇太后诏曰:“可。”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家尚冠里,洗沐赐御衣,太仆以軨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而光奉上皇帝玺绶,谒于高庙,是为孝宣皇帝。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仆射窃识视之识:做标记 |
B.光甚谊之谊:通“义”,认为……忠义 |
C.众庶莫不多光多:增加 |
D.咸称述焉称述:称赞,称道 |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B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C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D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每次从下殿门进出,停顿、前进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中做了标记一看,尺寸丝毫不差。
B 霍去病因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而尊贵得宠。长大以后,就探访询问知父亲是霍中孺,正好任剽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河东太守到郊外迎接,他背着弓箭先驱马到平阳旅舍,派手下人迎接霍中孺。
C 霍光坐在朝廷中间,会合丞相以下大臣讨论决定立谁。广陵王已经不用在前,还有燕刺王因谋反而被诛灭,他儿子不在讨论范围中。
D 霍光派宗正刘德到尚冠里曾孙家中,让他沐浴以后赐给他皇帝之服,太仆用轻便车迎接曾孙到宗正府用斋,然后进未央宫见皇太后,受封为阳武侯。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2) 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节选自《语文读本》)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筑壁垒 | B.持短兵接战兵:兵器 |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 |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 |
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 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骏马名骓,常骑之。
(2)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