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论断不正确的是
表二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
1913 |
96 910 944 |
100 |
28 302 403 |
100 |
5 299 517 |
100 |
1914 |
105 207 580 |
108.5 |
16 696 945 |
58.9 |
4 951 471 |
93.4 |
1917 |
51 989 185 |
53.6 |
—— |
—— |
2 309 160 |
43.6 |
1918 |
49 890 293 |
51.5 |
—— |
—— |
1 568 853 |
29.6 |
A.列强忙于一战导致对华商品输出都大大缩减
B.中国政府对德宣战严重影响德国对华贸易状况
C.数据变化的状况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提倡国货运动一定程度上是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最先提出这一理论并付诸实践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 B.牛顿 | C.达尔文 | D.普朗克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欧洲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控制必然意味着欧洲政治思想的传播。正如整个世界感受过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材料中“欧洲政治思想”包含的内容有( )
① 民族主义 ② 理性主义 ③ 社会主义 ④ 自由主义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可以实行分业之学理,使日趋精密;则佣工各尽其长,成物良而速”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
A.18世纪末的英国 | B.19世纪末的美国 | C.1920年的苏联 | D.1930年的德国 |
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 B.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 |
C.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 |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
D.“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家元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