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理解
春 天
春天到了 ,美丽的春天令我们陶醉。
有人说,春天是用眼看见的。我便使劲地看,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一个个落在电线上,恰似五线谱,给春天谱写了一曲赞歌;暖风吹皱了温柔的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河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鲜嫩的小草拱出了硬硬的土地,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春天的气息;百花盛开,蜂飞碟舞;冬眠的小动物也爬出了热被窝……
有人说,春天是用耳听到的。我便用心的听,小鸟的啁啾、潺潺的流水伴随着孩子们可爱、顽皮的嬉笑……
有人说,春天是用鼻嗅到的。我便努力的嗅,解冻的土地散发出浓郁的泥土清香,尤其令人久闻不愿归去的是百花竞妍,吐放出迷人的芳香,清静、淡雅……
有人说,春天是用脑想象的。我便大胆地想,我面前出现了一副美好的画卷:在万里无云的碧空下,一片无垠的草地上,一群群牛羊在尽情享受草地的芳香;青悠悠的岭,绿油油的山,苍翠欲滴;一群小朋友在小桥流水旁嬉戏、玩耍;工人们正在建设美好的家园;一所学校正在国旗下宣誓……呵!
春天是美丽的、芳香的、动听的、神往的……
(1)抄写下面的词语
苍翠欲滴 吮吸 蜂飞碟舞 波光粼粼  万里无云  浓郁
(2)把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认真读一读。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的意思。
陶醉:
享受:
(4)短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儿童诗,回答问题。
友谊
泥泞中干渴时
一只扶持的手一杯清凉的水
岔道口倦怠时
一个引导的箭头一声惊蛰的春雷
挫折时纯洁的友谊
一句温暖的话高山上的白雪
迷惑时生命的蜜和盐
一个肯定的回答森林中的松柏
(1)填空。
作者希望友谊像高山的白雪一样(),像生命中的蜜和盐一样( ),像森林中的松柏一样()。
(2)问答题。
①为什么把友谊比作“泥泞中扶持的手”、“岔道口引导的箭头”?

②为什么把友谊比作“挫折是温暖的话”、“迷惑时肯定的回答”?

③小朋友,你觉得真正的友谊像什么呢?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欧阳修追字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宋朝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画锦堂”。画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画锦堂记》。写完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这天晚上,他重读《画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而”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家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傍晚,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了。
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不胫而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胫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为什么让家人快马追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追字,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 读 是 福
静读是福。
茶余饭后,坐在写字台前,旋亮台灯,抽出一本书静静地读起来。黄灿灿的氛围,轻幽幽的思绪,伴随着淡淡的书香。于是,辞别了喧闹的尘世,安歇了烦躁的灵魂。自由自在的你正处在一种超脱和享受生命之中。
在静读中,你看见你不曾看见过的一切,你会回忆起遗忘已久的一切,你将走进多年来你总难企及的一切。
时常静读,你才能完全沉浸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斑斓世界之中。就那么一段段文字,会使你增长智慧,平添快意,激发你奋进的斗志,点燃你成功的火炬。
只有静读,你才能感知那些形色各异的人与你促膝谈心,使你重新发现生命曾经隐含的种种深意,使你确立一种信念,一个目标,实现生命价值而不后悔。
你在静夜读书,书也在“读”你,这谓之“双向交流”。你思绪壮阔而有金戈铁马,你想柔情而有小桥流水……书随你调遣使用,服服帖帖。一旦你入迷于书,不再感到孤独与空虚,你便会不知不觉地被对方“生擒”,而跌入她的怀抱。
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现代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始终是难以潇洒得起来的。唯有经过书卷的相当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丰富自我,辉煌自我。
古人云:“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谏之友谓之福。”五福之中,读书列首。朋友,在这宁静而温馨的夜晚里,你是否在静静地读书呢?我有一言愿与诸君共勉:“静读是福人自知,书福不享非君子。”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拼音,打“√”。(4分)
围(fēn fèn) 安(xiē xēi) 润(qīn jìn) 温(xiāng xīn)
(2)“静读”应是一种读书方法,而文章首段说“静读是福”,这样开头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你在静夜读书,书也在‘读’你。”如何理解这句话?(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现代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始终是难以潇洒得起来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引用的“五福”,请你用现在的话分别简要叙述。(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2分)
(2)诗句“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采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小节中有两个“定然”,举例说明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想象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3、4小节,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主要采用了(    )的表达方法,这样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黄梅时节:
家家雨:
处处蛙:
(2)读了第一行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