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尤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 A.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丧师失地 |
|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 |
| 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 |
| 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
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 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
| 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 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 |
20世纪6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三尼之说:美国总统肯尼迪;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印度总理尼赫鲁。“三尼之说”的出现体现了那时的国际形势是:
| A.美苏争霸 |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 C.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 |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 | 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
|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这表明欧洲()
①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开始谋求联合
③抵制超级大国的控制④经济地位的提高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一个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自贸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联合的胜利。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实现政治上的广泛联合,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活动是()
| A.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 B.召开万隆会议 |
|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D.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