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属于这一时期特征的思想是
A.强调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
B.提出“春秋大一统”,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
C.三教并行 |
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1973年欧共体9国与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
人口 (百万人) |
国民生产总值 (10亿美元)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
出口贸易 (亿美元) |
黄金外汇储备 (亿美元) |
|
欧共体 |
256.69 |
1065 |
4140 |
2100 |
606.2 |
美国 |
210.11 |
1307 |
6210 |
702 |
116.6 |
苏联 |
249.75 |
675 |
2700 |
215 |
– |
——转引自:伍贻康等《欧洲经济共同体》,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①共体各项经济指标都已超过苏联和美国
②欧共体总体经济实力开始成为能与美苏两极相抗衡的经济力量
③欧共体各成员国的合作,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④美苏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多极化格局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据统计,英国毛织品1788年生产7.5万匹,1817年达到49万匹,增长5.53倍。煤年产量,1700年为500万吨,1795年增至1000万吨,增长1倍。生铁产量,1740年为17350吨,1806年猛增至258000吨,增长13.87倍。导致英国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 B.大肆进行海外殖民掠夺 |
C.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 D.黑奴贸易积攒大量资本 |
某同学整理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的表格,在相同点的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相同点 |
两国君主立宪政体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是国家元首,都是世袭制。 |
不同点 |
英国君主统而不治;德国君主掌握多项国家大权,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
英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内阁对议会负责;德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
|
英国议会拥有限制王权等多项大权;德国议会对政府、皇帝没有监督权。 |
A.在工业革命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建立的
B.在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时建立起来
C.导致国内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盛行
D.符合本国国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下图是我国曾经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票证,这些票证
①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产物
②反映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退出流通
④表明当时物质生产和供应比较匮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 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
C.消除了政治腐败现象 | D.严重践踏了民主和法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