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位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1)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四: 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3)材料四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他领导的民主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
最近500年的历史是从海洋时代开始的。人类跨越海洋的活动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读图,回答问题。
(1)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图一所示跨越大西洋的活动是哪位航海家的壮举?他的首次航行有何重大发现?
(2)新航路开辟后,图二所示殖民者跨越大西洋的时候,主要从事一场什么活动?请用图中的字母写出他们航行的先后顺序。
(3)上述跨越大西洋的活动对欧洲社会进步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材料一:近代以来,重视法制建设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潮流,
材料二:下图是群众在观看法律图片展览
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英国于1689年通过的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是什么?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开始了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请问,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什么?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推翻幕府统治后,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它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亚洲强国。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成为战败国,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采取扶持日本的政策,同时日本政府也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为了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教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发展的原动力。”
请回答:
(1)从历史学习角度而言,你认为材料一是对明治维新哪一方面的认识?
(2)明治维新具有什么性质?请你写出在政治上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内容。
(3)通过上面(1)—(3)问的回答,结合三则材料内容,你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中借鉴些什么?
图说历史题
阅读上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三副图片分别与三个国家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关,这三个国家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2)这三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标志分别是什么?
(3)这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共同的作用是什么?(2分)
材料一 现代文明的美国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材料二 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
材料三 美国内战……它的结局无疑地将决定美国今后几百年的命运。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为什么说它是“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
(2)材料二中的“两种社会制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
(3)简要说明材料三恩格斯作出这一论断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