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图及相关文字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今年以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具体一点就提出了要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保定今后要要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右图为京津冀城市群分布图。
资料二:保定市区与北京、天津相距均为140公里左右。该市通过京广高铁和保津城际铁路使保定通达京津仅需半小时左右。保定西倚太行山,东有白洋淀,集山区、平原、湿地等多种地理地貌于一身,水、土地等资源条件较为充足。此外保定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具有较强的人才支撑能力。保定市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该市原有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其他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发展迅速,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1)分析北京进行城市功能疏解的主要原因及由此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简述保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并分析本次承接过程中对保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
(3)据图说出京津冀地区特大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述该区域城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4)当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针对这一问题有何应对措施。
【旅游地理】(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钱塘江大潮被誉为天下奇观,全世界只有巴西亚马逊河的涌潮可与之媲美。钱塘江的最佳观潮地点在海宁县的盐官镇,观潮的最佳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到八月十八。
材料二:2007年8月2日16时30分许,杭州市发生钱塘江潮水卷人事件,30余人被潮水卷走,其中22名落水者随后被救起,12人遇难,遇难者都是外地人。
材料三:
(1)钱塘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试分析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临海国家略图
材料二:R湖泊的轮廓略呈四边形,东西最大宽度为24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迭400千米。许多河流注入该湖,其流域面积达20万平方千米以上,湖水通过北面的河流流出。R湖由于水面广、湖水深,对周围的气候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使周围地区的气温有所降低,而降水量有所增加,这种现象在湖泊的北面和西面最为明显。
(1)分析材料中湖泊的北面和西面降水明显增多的原因。
(2)分析图中R湖附近适宜棉花生长的自然条件。
(3)简要分析该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东部M市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M市等高线地形图材料二 M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图
(1)在地理野外考查中发现,图中3、4处上覆土层较1、2处厚,结合图中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分析,M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受其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变化。
(3)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M市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依据图表信息对其区位进行客观评价。
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2009年9月到2010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说出A图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
(2)读材料二,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3)读B图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相距约为千米。甲乙两地植被类型相同,但该植被在图示地区分布
面积都较小,其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
(2)据图简述M、N附近海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哪些相同点。
(3)例举图1所示地区陆地上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
(4)图2所示地区大陆西岸的著名山脉是。推断该山脉西坡雪线
在图示地区由北向南的变化趋势,并阐述其成因。
(5)图2中丙海峡洋流的流向是,请描述该洋流流速
随季节的变化特点并解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