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读图,回答问题。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气温的日变化 D.大气的热力运动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C.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所给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问题:

甲地时间为()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在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A.季节变化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

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9月23日后逐渐变大 B.3月21日后逐渐变大
C.6月22日达到最小值 D.12月22日达到最大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