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万人)
|
2010年 |
2020年 |
2030年 |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
1535.95 |
1705,68 |
1894.17 |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
1460.99 |
1543.03 |
1596.84 |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
1788.5—1870 |
1841.5—1935 |
1894.5—2000 |
(1)读图甲,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
(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2,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4分)
(4)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4分)
非洲国家---加蓬是一个石油、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种植业较落后,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的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利伯维尔与马苏库两城市月均温(摄氏度)与月降水量(毫米)数据
[来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利伯维尔 |
气温 |
26.8 |
27.0 |
27.1 |
26.6 [ |
26.7 |
25.4 |
24.3 |
24.3 |
25.4 |
25.7 |
25.9 |
26.2 |
降水 |
250 |
243 |
363 |
339 |
247 |
54 |
7 |
14 |
104 |
427 |
490 |
303 |
|
马苏库 |
气温 |
24.4 |
24.9 |
25.2 |
25.3 |
24.8 |
23.4 |
22.2 |
22.5 |
24.0 |
24.4 |
24.1 |
23.5 |
降水 |
88 |
106 |
190 |
206 |
187 |
54 |
9 |
29 |
142 |
297 |
225 |
103 |
(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该国的地理位置(4分)
(2)试根据材料二比较两城市气温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我国某企业从加蓬进口一批原油,北京时间2015年5月4日18时电话联系对方,此时利伯维尔的区时是2015年5月___日___。加蓬原油出口到我国的最佳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一二评价加蓬发展水稻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的京津冀地区地形与工业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中海拔在50米以下的区域易发生洪涝灾害,试说明发生季节与发生的自然原因。
(2)京津冀地区古都较多,这些古都大多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分布有共同特征。据图分析,古都分布与山脉、河流的位置关系是 、 ,这种区位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请答出三条。
(3)河北省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省份,省内拥有多个大型钢铁工业区,区内除钢铁工业以外还有大量火电、机械、水泥企业,这种大量企业集中分布的意义是什么?
(4)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多的省份,规划将部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同时对生产过程实施技术改造。分析这种调整的主要原因。
(环境保护)
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0um的粉尘微粒,如风扬起的灰尘、燃烧和工业烟尘等。下图反映1990-1996年全国大中城市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情况。
根据图文资料比较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自然灾害)
极地涡旋是位于南、北极的大规模持久气旋。一般情况下,北极涡旋会将寒流锁定在北极及高纬地区。如果北极和中纬地区温差缩小(北极变暖速度是中纬度的两倍),则会减弱极地高压对极地涡旋的控制力,导致寒流入侵中纬地区。2014年初,强大的“极地漩涡”持续席卷美国,导致美国东北部多地出现罕见的暴风雪天气(如图阴影部分)。截至2014年2月14日,持续4天宾夕法尼亚州某郡降下57厘米厚的雪,纽约州部分地区积雪68.5厘米。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从大气环流、地形、地理位置角度分析2014年初美国东北部出现严重暴风雪的原因。
(旅游地理)
冰雪旅游、避暑旅游是哈尔滨旅游的两张名片,2011年9月1日松江湿地旅游品牌开发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据统计哈尔滨“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57亿人次,是“十五”期间的2.2倍,年均增幅17.9%。
结合哈尔滨旅游地图,评价哈尔滨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