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今天的文化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同时也看到这样一些文化现象:(1)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人情超越了社会公平甚至法律(2)邪教思想依然在传播(3)很多年轻一代生活态度极其不端正(4)崇洋媚外,鼓吹全盘西化(5)低俗文化大行其道等等。一句话我们的文化生活“喜”、“忧”并存。
材料二:随着文化产业的崛起,文化发展动力强劲;现代传媒的科技力量,对于信息和文化的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赞赏它们的正面效应时,同时也深受其害。
问题:如何解决当前文化“喜”、“忧”并存的复杂现象?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0分)
材料: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切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结合材料,说明做大、分好“蛋糕”的经济措施。
(2)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把“蛋糕”做大、分好?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20分)
材料一: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在当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仅次于香港,位居全国第二。2010年深圳的人均GDP达到1.46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2万元,均位列中国内地城市榜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0年来,深圳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对外开放,有效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运用国外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
材料二:2010年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深圳特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昂首前行的保证。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深圳特区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结论的正确性。

“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每年的这个时候,电视、报纸、网络都要组织规模庞大的宣传。但仅仅靠“3·15”这天媒体的宣传,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叫冒伪劣产品的。从根本上来讲,假冒伪劣商品的根除,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社会调控机制,加强国家的管理。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假冒伪劣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2)市场经济为什么还要加强国家的管理?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所提问题。
材料一:对民生领域的历史欠账,有些是因为当年国家财力不够无法解决。
2011年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

材料二:扩大内需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因为民生欠账多、城乡与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大,政府要动用手中财力去“偿还”欠债、“填平”差距。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能做的事情就多了,但是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它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1)怎样理解材料二中“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
(2)结合材料,为政府解决“民生欠账”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约8.45万亿元,这比2009年的支出预算数进一步增长,达11.4%。2009年中国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初步统计为758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2%。这一财政支出预算无疑表明积极财政政策仍将延续。
材料二:据有关人士的预测,总体上实现小康后,我国居民的消费将进入一个新的消费周期,其主要特点是:(1)生存型消费正在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过渡。(2)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主要是住房、小汽车、电子信息产品以及娱乐、旅游、通讯、教育等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农村消费的热点是住房、家电普及。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生产和消费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材料二加以分析说明。(6分)
(2)如果你是一家企业,如何应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变化? (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