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但也打破了人类生活的宁静。让我们展开历史的画卷,去见证科技的威力。
【科技推动发展】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如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型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材料二: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尔发明了远距离输电的方法;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成功;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材料一中哪一事件点燃了机器发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是谁,其研究集中在哪一领域?
(2)材料一中英国发明的“新生产方法”是什么?
【科技打破宁静】
材料三:据统计,2013年雾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104个城市重度污染,平均雾霾天创52年之最。雾霾的形成,气象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导致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增加。
材料四: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的不断进步大大加速
了航空兵的发展,一战中航空兵由辅助兵种发展为独立兵种。化学兵也于1915年应运而生。通信兵装备了电话机、电报机以及电传打字电报机等,而无线电的广泛使用也使译码技术有了飞跃发展。汽车兵也随着汽车运输的大量运用而应运而生,并大大改进了后勤工作,军队的快速机动能力明显提高。这场战争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四年间共造成约1000万的人丧生。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工业生产首次产生污染是当时哪一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又是哪一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所造成的?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什么?材料四中各种新技术广泛用于一战,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大合唱·黄河颂》
请完成:
(1)这首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2)这首歌的历史影响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增加……投降危险亦随之严重,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振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好转……”——1940年八路军总部的战役预备会
请完成:
(1)“国内困难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2)“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是指什么?
(3)“振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好转”是指什么?

几年前,“小燕子”的扮演者赵薇做了一件让喜欢她的人很难过的事。她在美国拍摄时装宣传照时,身穿印有日本军旗的服装。这件事引起全国上下普遍的不满和指责。想一想,为什么人们会对这件事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评一评,她这样做对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日本东京《朝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杀百人比赛,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但不知道谁先杀到100人,所以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杀满150名中国人。
材料二 1999年,日本一名参与上述事件的老兵东史郎写了一部揭露此真相的书…《东史郎日记》,引起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不满,他们起诉东史郎,结果日本最高法院竟然无理判决东史郎等人败诉。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日本东京《朝日新闻》报道的消息属于什么事件?你还知道哪些日本疯狂侵略中国的史实?
(2)材料二中的事实告诉我们日本对此事件的态度是什么?
(3)读完上述两则材料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在卢沟桥作战中,二十九军组织大刀突击队夺桥,战士们抡起欠刀,冲入敌阵,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几乎全部战死桥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音乐家麦新为此做《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抗战的正规军,后面有支前的老百姓,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前进。冲向那敌人。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成为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
请完成:
(1)《大刀进行曲》中的“鬼子们”指的是什么人?
(2)大刀突击队的英勇事迹及《大刀进行曲》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这首歌成为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