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0分)
①在与幸福有关的各种因素中,爱无疑是幸福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②说到爱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多想到的是被爱。这并不奇怪。从小到大,我们渴望得到许多的爱。遇到困难时,我们希望有人一伸援助之手。经受痛苦时,我们希望有人与我们分担。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幸福系于被他人所爱的程度:如果我们得到的爱太少,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冷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孤单。的确,对于我们的幸福来说,被爱是重要的。
③然而,与是否被爱相比,有无爱心却是更重要的。一个缺少被爱的人是一个孤独的人,这样的人只要具有爱心,他仍会有孤独中的幸福,如雪莱所说,当他的爱心在不理解他的人群中无可寄托时,便会投向花朵、小草、河流和天空,并因此而感到心灵的愉悦。而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的生活多么热闹,幸福的源泉已经枯竭,他那颗冷漠的心是决不可能真正快乐的。
④一个只想被人爱而没有爱人之心的人,真正在乎的也不是被爱,而是占有。爱是与占有欲相反的东西,它本质是一种给予,爱的幸福就在这给予之中。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亲子之爱,有爱心的父母在照料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便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相反,丧失爱心,也便失去了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所以,对于个人来说,最可悲的事情不是在被爱方面受挫,而是爱心的丧失。
⑤当然,爱的给予既不是谦卑的奉献,也不是傲慢的施舍,它应该是出于内在的丰盈的自然而然的流溢。爱心如同光源,爱者的幸福就在于光照万物。爱心又如同甘泉,爱者的幸福就在于泽被大地。
⑥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爱心的普遍丧失会使世界变得冷如冰窟,荒如沙漠。在这样的环境中,善良的人们不免寒心,但也不要因此趋于冷漠,而是要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仍葆有一颗爱心,用爱心唤起爱心。不论个人还是社会,只要爱心犹存,就有希望!
(选自周国平《精神的故乡》,有删改)
针对“爱无疑是幸福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作者提出了哪两种看法?
答:        
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答:        
请用一个短语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判断这个故事适合放在文中哪个段落,说说为什么。
材料: 《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发生严重饥荒,黔敖在路边摆放食物,用来施舍给经过的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眼睛盯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施舍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因此赶上去向他道歉,但最后这个人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了。
短语:              放入第      段 原因: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①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②“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③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
④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⑤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⑥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⑦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⑧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⑨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⑧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⑨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选自《我的叔叔于勒》
选文第②段本是父亲说的话,应接在第①段后面,这里作者把它另作一段,其用意是什么?
“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脸色和眼睛,请结合原文说说这些描写在表现人物方面有何不同。
①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②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故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
①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这对夫妇决定为孩子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就请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很是意外,嘟囔着说:“一只小狗的目标?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夫妻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的守护神。这对夫妇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更何况是做一个人。
②我们常常把别人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孩童时,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你会渐渐地长大,无论别人的期望是怎样的美好,它也不属于你。除非有一天,你成功地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这个期望生根发芽,长成了你的目标。那时,尽管所有的枝叶都和原来的母体一脉相承,但其实它已面目全非,它的灵魂完完全全只属于你,它被你的血脉所滋养。
③我们常常把世俗的流转当成自己的目标。这一阵子崇尚钱,你就把挣钱当成自己的目标,殊不知钱只是手段而非目标,有了钱之后,事情远远没有结束,把钱当成目标,就是把叶子当成了根。过一阵流行美丽,你就把制造美丽保存美丽当成了目标,殊不知美丽的标准有所不同,美丽是可以变化的,目标却是相对恒定的。美丽之后你还要做什么?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
④有人把快乐和幸福当成了终极目标,我觉得这也值得推敲。快乐并不只是单纯的快感,类乎饮食和繁殖的本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最长远最持久的快乐,来自于你的自我价值的体现,而毫无疑问,自我价值是从属于你的目标,一个连目标都没有的人,何谈价值呢!
⑤一株树的目标也许是雕成大厦的栋梁,也许是撑起一把绿伞送人阴凉,也许是化做无数张白纸传递知识,也许是制成一次性筷子让人大快朵颐……还有数不清的可能,我们不是树,我们不可能穷尽也不可能明白树的心思。我们是人,我们可以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
⑥有一位女子曾说过,出名要趁早。我看,确立目标要趁早。
作者用一对夫妇训练小狗的故事开头,其作用是什么?
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在论述应怎样确立目标时,作者否定了哪些不当做法?
在历史上和生活中,许多人因确立了自己的目标而获得了成功。请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要求事例典型、真实,目标明确、具体)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鼎湖山听泉
①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②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③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④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⑤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古刹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⑥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 ,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
⑦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线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⑧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 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⑨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⑩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面句子。
①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作者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联系全文看,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做一朵有思想的雪花
孙守名
①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着北国的大地,一朵玲珑剔透的洁白的雪花曼妙地飘舞在毫无遮拦的天空。在挤挤挨挨飘弋的过程中,她忽然有了某种渴望。渴望弄清自己的前生、今世和未来,渴望了解所有与自己有关的诸多事情。这朵来到尘世的雪花,在这个灰沉沉的午后,忽然有了某种思想。
②我从哪里来?这个深邃而又穿越古今的哲学命题,让小雪花望着并不遥远的前方伤透了脑筋。凛冽的寒风,虚无飘渺的水汽,浩瀚无边的天空,都与自己有着某种渊源,他们是不是我的前生?小雪花幽幽地思索着。如若没有他们,我就不会来到这个永恒的尘世,尽管,世上有我,也许是种必然或偶然。如此说来,应该向他们奉献出我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把与生俱来的感恩,作为我美好生命的开始吧。
③我要到哪里去?这是我们的这朵聪明伶俐的小雪花思考的第二个充满诱惑的问题。所有的雪花都有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梦想在五彩缤纷的宇宙间,展示出自己绚烂多姿的生命。我呢?要飘向何方?是冰封千里的北国,还是温润如春的南方?是壁立千仞的高山,还是尘封千年的大海?是征战疆场的游子铁甲,还是相偎相依的恋人肩头?是虬枝苍劲的古树枝干,还是枯萎凋零的白草叶间?
④是啊,多想飘落在一个充满着幸福和梦幻的地方。行走街头的流浪艺人会凝视着我,弹奏出无与伦比的高山流水;失意惆怅的诗人会披着蓑衣踯躅于江边,吟唱出绝妙的诗中华章。落在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柴担上,幻化出世事的沧桑;落在聪慧灵秀的姑娘的新衣上,凝结成爱情的美妙。落在即将破冻的江河上,做一场春天的大梦……
⑤飞扬,飞扬,我自有我的快乐和梦想。小雪花张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奇的世界,她要找一处静洁的地方,停下来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找啊,找啊,她知道,只有不停地去寻找,幸福才会降临到身上。她不屑那些随波逐流的伙伴,讨厌那些取媚献谄的雪花。她歪着脑袋想着这些令她愉快的事情,心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那些精心打扮将自己做成七角八棱的同伴只想博得别人的灿然一笑,哪里会有这种思想者的神奇?
⑥有梦想才有希望。在飘飞的过程中,她不断地调整着方向。要做就做一朵有理想的雪花,她兴致盎然地想着。飞过耸入云霄的高楼,飞越凌乱古旧的城墙,飞向理想的所在。她寻找啊寻找,就是要找寻那处有梦想的地方。
⑦她真的不想看到簇拥着的难民,朝着同一方向艰难地爬行;不想看到残垣断壁下零零散散的鸽子,苦苦地挣扎着找不到温暖的阳光;不想看到污浊的雾气飞舞在一座座城市的上空,不想看到光秃秃的山岭上毫无诗意的清冷;不想……
⑧小雪花好想大哭一场,为这个阴沉沉的午后毫不轻松的思想。但,她马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因为,她分明看到自己的理想就要实现。一只小白兔悄悄从房子里钻出来,站在雪地里,抬头仰望着天空,好像在期盼着什么。她一定在等待着我的到来,快乐的雪花飞舞着,展开轻灵的翅膀,飞向自己洁白纯美的世界……
⑥真美啊!有了思想的小雪花飞过树的枝头时,由衷地赞美道,她从即将萌动的枝杈间分明看到春的气息。尽管生命短暂,但我要将所有的美丽馈赠给人间,让所有的生命感受到我的存在,感受到温暖和美好!雪花飞啊飞,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⑩人何尝不是这样?来到世间,历经几十个春夏秋冬,然后又回归到永恒。追求幸福,多留给人间一些美好,才不枉做一回真正的大写的人。做一朵有思想的雪花吧……
请仿照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
我呢?要飘向何方?是冰封千里的北国,还是温润如春的南方?是壁立千仞的高山,还是尘封千年的大海?是征战疆场的游子铁甲,还是相偎相依的恋人肩头?是虬枝苍劲的古树枝干,还是枯萎凋零的白草叶间?……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朵有思想的雪花,“有思想”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文章通篇用第三人称,但中间部分改换成了第一人称,这种人称的改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通读全文,你认为,选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选一处加以赏析。
读了文章,你从有思想的小雪花身上会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敬业与乐业》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4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对选文中“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都是使人快乐的。
B.痛苦和快乐只在于你对一件事的看法,而不是这件事本身。
C.心态决定你对某件事的看法。
D.所做事情的苦与乐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

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入职业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
B.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
C.做事专一,心无旁骛。
D.发展想象力,得物外之趣,领略工作中的乐趣。

本段文字没有运用的一项论证方法是

A.引用论证 B.举例论证 C.归谬论证 D.道理论证

这段文字对语言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通俗浅显,准确周密。 B.含蓄典雅,闲适自然。
C.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D.论证条理,生动有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