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寒青的《节制是心灵的闸》一文.完成小题。(7分)
①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从而丢失了自我。
②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③没有节制,心灵往往盛放了不该盛放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xi)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李醯非但没有成为医学名家,还为后人所不齿。如果李醯不让噩运的种子发芽,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已,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④没有节制,放纵私欲,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虞国君主贪欲膨胀,不加节制,为得到晋献公的良马宝玉,不惜借道给晋国,最终落了个亡国丢身的下场。
⑤可见,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A】
⑥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B】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一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有删改)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2分):
文中③④两段都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述的?有什么作用?(3分)
答:
下面这则小故事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在【A】【B】中的哪一处合适。( )(2分)
【材料】一天,台湾作家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熏鱼端上来了,他不吃;冰糖肘子端上来了,他又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了,他还是说不能吃。最后八宝饭端来时,他说要这个。朋友提醒他里面有糖和淀粉。他说:“我当然知道。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节制着、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延安交响
刘成章
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
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眼前是延安吗?当然是。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擎天矗立,蓊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实在想象不到它们居然可以长到那么高!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瞻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摩肩接踵,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一丝丝轻灵的细雨,说来就来了,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低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绿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
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清凉山最高。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5平方公里的辽阔,40余万的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举起来了,在半空里,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犹记得,古延安沟空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车子已进入一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窑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窑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砭沟,还是黄蒿洼、万花山,处处都有隧道。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找旧窝,找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就像这只燕子,怎么也找不见我的旧寓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块的牌匾,温馨而浪漫的小街,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攫[注]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真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旧窝前用手机留了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此次回延之前,我和97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贺老说,他和我很近。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引人叫绝。
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此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又面生。”
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有删改)
[注]攫(jué):抓。
(1)通读全文,按照文章思路,给下列选项排序。( )
A. |
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但我攫住的是迷失 |
B. |
我回到阔别多年的延安 |
C. |
从贺老的诗句中我领悟了 |
D. |
延安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
(2)在下列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延安新貌。
(3) 面对变化巨大的延安,作者借用贺敬之写过的唱词表达感触。下列对其中“又面熟,又面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面熟的是信天游、革命旧址、宝塔山、延河水依旧,面生的是今日延安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
B. |
面熟的是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面生的是眼前的景象变化太大。 |
C. |
面熟的是人们对延安情感依旧,面生的是这种情感未能融入新的时代。 |
D. |
面熟的是延安精神一直都在,面生的是今日延安精神如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段。
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种稻得道
周华诚
①插秧结束好几天了,指甲缝里居然还残留着一点泥巴。这天晚上朋友给我发微信,说他把“父亲的水稻田”的泥巴,带到了南京路上。朋友到上海出差,住四星级酒店,泡在浴缸里,看见隐藏在脚趾甲下的一点泥巴,顿时觉得意味深长。
②最觉有趣的,还是小孩子。水水的女儿好好,今年六岁,已是第三次下田。她初次莅临稻田是两岁,爸爸妈妈带她到田间,她紧紧地搂着爸爸的脖子,挂在爸爸身上不肯下水。现在,她已是水稻田的老朋友了,毫不犹豫地把小脚伸进泥水中。大概,这也算是一种亲切的相见吧,一年两次,跟泥巴的相见。在城市中,这样亲近土地的机会可不多。晚上,住在乡下,她又把插秧经历写进拼音日记,笨拙的一笔一画,记下自己的心情,说手伸进泥里很好玩,明天还想再插秧。
③好好有了小弟弟,这小子,上一次来到水稻田才刚会爬。这次算是第一次下田,并没有像姐姐当年那样挂在爸爸身上不肯下来,而是很有点小男子汉的样子,干脆地糊了一身的泥水。吃晚饭的时候,这小子还以为,他吃的米饭就是自己当天种出来的呢。
④现在谁还知道水稻什么时节播种,什么时节插秧,什么时节开花,什么时节收获?本来,我发起“父亲的水稻田”活动,只是想记下父亲一年当中的农事,作为一份社会人文资料。因我从小在村庄长大,如今却一点儿都不会种田了。一转眼,我都已经是做父亲的人了,离了故土,又如何把这些记忆传承下去。这几年,我一年一年回到乡下,跟着父亲种田,又带着城里大小朋友一起种田,也算是与家乡、与泥土一次亲近的机会吧。
⑤从种稻的劳作里,我们知道了,很多事情不必着急。水稻生长,一年一季,至多两季,着急也没有用。何不放慢生活的脚步,让一切自然生长。从种稻的劳作里,孩子们也知道了,原来大米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原来有一片自己的土地是这样愉快的事情。
⑥今年,“父亲的水稻田”招募了20位“地主”共同参与劳作。说好了,每个人都可以回到这一片小小的土地上,劳动,或者仅仅只是在田埂上小坐,听听蝉鸣,看看萤火虫,一起喝乡下的茶,夜深时对饮一碗粮食烧(酒),都是好的。
⑦上海的“地主”钱先生,那几天公司里有重要事项走不开,错过插秧,特意写了一幅字,又找人装了框送来——“种稻得道”。我觉得,这算是一种鼓励吧,或者是目标。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这些日常当中获得领悟——道在日常,道在一日一日的劳作当中。
(选自《经典美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中“居然”一词既写出泥巴残留时间长,又表现朋友见它时的惊讶。 |
B. |
第④段中用“离”“回”这一组反义词,表达“我”对故土的不舍和依恋。 |
C. |
第⑥段中“地主”特指哪怕没有自己的土地也可以在土地上劳作、闲坐之人。 |
D. |
第⑦段用“或者”将“鼓励”与“目标”两词并列,表示两者意思没有差别。 |
(2)下列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用对比手法写小女孩下田的不同表现,展现了其由恐惧到享受的巨大变化。 |
B. |
第③段对小男孩的一系列描写,生动表现了孩子对自己当日劳动体验的自豪之感。 |
C. |
第④段第一句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我”的担忧,交代“我”发起活动的初衷。 |
D. |
全文以质朴的叙述为主,适当的议论为辅,让人读来感觉亲切而又不觉陷入深思。 |
(3)请围绕“种稻”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4)从全文看,“种稻得道”的“道”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简要作答。
读下面的演说辞,完成下面小题。
我要笑遍世界
奥格·曼狄诺
①我要笑遍世界。
②只有人类才会笑。树木受伤时会流“血”,禽兽会因痛苦和饥饿而哭嚎哀鸣。然而,只有我才具备笑的天赋,可以随时开怀大笑。从今往后,我要培养笑的习惯。
③笑有助于消化,笑能减轻压力,笑是长寿的秘方。现在我终于掌握了它。
④我要笑遍世界。
⑤我笑自己,因为自视甚高的人往往显得滑稽。千万不能跌进这个精神陷阱。虽说我是造物主最伟大的奇迹,我不也是沧海一粟吗?我真的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吗?我现在所关心的事情,十年后来看,不会显得愚蠢吗?为什么我要让现在发生的微不足道的琐事烦扰我?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能留下多少日落的记忆呢?
⑥我要笑遍世界。
⑦当我受到别人的冒犯时,当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我只会流泪诅咒,却怎么笑得出来?有一句至理名言,我要反复练习,直到它们深入我的骨髓,让我永远保持良好的心境;这句话,传自远古时代,它们将陪我渡过难关,使我的生活保持平衡。这句至理名言就是:这一切都会过去。
⑧我要笑遍世界。
⑨世上种种到头来都会成为过去。心力衰竭时,我安慰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当我因成功洋洋得意时,我提醒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穷困潦倒时,我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腰缠万贯时,我也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昔日修筑金字塔的人早已作古,埋在冰冷的石头下面,而金字塔有朝一日,也会埋在沙土下面。如果世上种种终必成空,我又为何对今天的得失斤斤计较?
⑩我要笑遍世界。
⑪我要用笑声点缀今天,我要用歌声照亮黑夜;我不再苦苦寻觅快乐,我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忘记悲伤;我要享受今天的快乐,它不像粮食可以贮藏,更不似美酒越陈越香。我不是为将来而活,今天播种今天收获。
⑫我要笑遍世界。
⑬笑声中,一切都显露本色。我笑自己的失败,它们将化为梦的云彩;我笑自己的成功,它们恢复本来面目;我笑邪恶,它们远我而去;我笑善良,它们发扬光大。我要用我的笑容感染别人,虽然我的目的自私,但这确实是成功之道,因为皱起的眉头会让顾客弃我而去。
⑭我要笑遍世界。
⑮从今往后,我只因幸福而落泪,因为悲伤、悔恨、失意的泪水毫无价值,只有微笑可以换来财富,可以建起一座城堡。
⑯我不再允许自己因为变得重要、聪明、体面、强大而忘记如何嘲笑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在这一点上,我要永远像小孩子一样,因为只有做回小孩子,我才能尊敬别人;尊敬别人,我才不会自以为是。
⑰我要笑遍世界。
⑱只要我能笑,就永远不会贫穷。这也是天赋,我不再浪费它。只有在笑声和快乐中,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滋味。只有在笑声和欢乐中,我才能享受到劳动的果实。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会失败,因为快乐是提味的美酒佳酿。要想享受成功,必须先有快乐,而笑声便是那伴娘。
⑲我要快乐。
⑳我要成功。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全文观点的一项是( )
A. |
养成微笑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 |
B. |
笑自己可以让自己多一分清醒。 |
C. |
要在微笑中告别过去点缀今天。 |
D. |
我们应禁止悲伤、悔恨、失意。 |
(2)下面围绕“我要笑遍世界”所进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用“我要笑遍世界”为题,鲜明表达出作者的观点与主张。 |
B. |
“我要笑遍世界”意在揭示:世界上有很多可笑之人及可笑之处。 |
C. |
“我要笑遍世界”在文中反复出现,在表情达意上极富感染力。 |
D. |
文章没有深刻说理,生活化语言很契合“我要笑遍世界”理念。 |
(3)从全文主旨表达看,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懂得快乐,更容易收获成功。 |
B. |
享有成功,才能够产生快乐。 |
C. |
学会微笑,就不会遭遇失败。 |
D. |
渴望成功,自然会远离悲伤。 |
读下面的说明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①宇宙到底有没有边?按道理说,虽然不一定看得到,但是再大的东西也得有边!这个问题是我在各种场合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提问者从6岁的孩子到已经退休的老人家,各行各业的人基本上都有。
②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宇宙。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宇宙就是物质世界的总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如果回答宇宙有边界,那么你一定会接着问:边界外面是什么?答案是:边界外面依然是宇宙。你如果接着问:再往外呢?答案仍然是:再往外仍然是宇宙。所以我只能回答:宇宙没有边界。
③没有边界不就意味着宇宙是无穷大了吗?没错,这就是当前学术界的标准回答。然而,爱因斯坦当年就是不相信宇宙是无限的,但是他也不认为宇宙有边界,那怎么办?爱因斯坦当然不会被这个问题难住,他认为我们的宇宙是有限无界的。
④什么是有限无界?比如,一只蚂蚁在一个很大的球面上,它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个球面的边界,但是很显然,这个球面是有限的,因为它是闭合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宇宙是一个闭合的宇宙,我们就不可能找到宇宙的边界,但是这个宇宙仍然是有限的。比如,有一个很漂亮的宇宙模型“认为”,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四维黑洞的三维视界面,当然就是有限无界的,当然就没有边,也没有宇宙的外面这个概念了。
⑤那么,我们的宇宙是闭合的吗?这个问题就是科学研究可以回答的了: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宇宙是否闭合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密度高于一定的值,空间的弯曲就类似于一个球面,所以可以闭合起来;密度低于一定的值,空间的弯曲就类似于一个马鞍形,不能合拢。而这个值恰好就是前面所说的临界密度,当宇宙平均密度等于这个值的时候,空间就恰好是平坦的,对应于欧几里得几何描述的空间,也叫作闵可夫斯基空间。
⑥所以,如果能够精确测量宇宙的平均密度,也包括宇宙的所有能量,那么就可以根据广义相对论确定我们的宇宙是否是闭合的。现在的观测结果告诉我们,宇宙的平均密度极为接近临界密度、但是在目前的测量精准范围内,既不能完全排除宇宙是闭合的,也不能确定宇宙就是开放的,只能等待未来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利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宇宙大尺度空间的测量结果也表明,在目前的测量精度范围之内,宇宙是平坦的,尽管也不能完全排除宇宙是开放的还是闭合的。
⑦因此,尽管爱因斯坦不相信宇宙会是无限的,但是目前的科学研究并不能给出明确答案,这就是科学和哲学的区别。科学需要证据,而哲学只需要理性思考。
(选自《极简天文课》)
(1)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一直认定,宇宙是没有边界的。 |
B. |
爱因斯坦设想,宇宙是有限无界的。 |
C. |
宇宙是一个四维黑洞的模型视界面。 |
D. |
大量数据证明,宇宙肯定是平坦的。 |
(2)下面对选文语言特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准确而得体。 |
B. |
含蓄而生动。 |
C. |
准确而含蓄。 |
D. |
生动而得体。 |
(3)下面对选文所运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的判别,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间顺序。 |
B. |
空间顺序。 |
C. |
逻辑顺序。 |
D. |
方位顺序。 |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满树槐花飘香来(王溱)
①槐花与我有缘,我是闻着它的清香长大的。
②每年,槐树枝露出绿芽,上了年纪的邻居就会拿着马扎子坐在槐树下透气、养神。等到槐树枝上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盛开在即。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那淡淡的黄白色花瓣,素雅、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
③槐花一开,邻居们便开始享受欢愉的时光。大院邻居围聚在槐树下,大人们或坐在小板凳上,或半蹲在地上,一边喝着茶水吸着自卷烟,一边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有喜欢尝鲜的,顺手摘几朵花含在嘴里。
④槐花好吃,味道清香甘甜。大院邻居最拿手的是用槐花包包子。把摘下的槐花稍微清洗一下,讲究的再用热水一焯,去去苦味,然后把剁好的猪肉、调料拌在里面。用槐花包包子,肉必须放得多,五花肉最好,因为槐花喜油水,肉放少了就没香喷喷的滋味。过去生活条件不好,邻居们都舍不得放肉,所以很难蒸出那种香味。我们院里有户姓张的人家,老爸是七级工,挣钱多,老妈又比较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家的槐花包子最上“档次”。每当包子一出锅,浓郁的香味就飘散出来,全院都闻得到。那肉香裹着槐花的味道,太诱惑人了,光闻味就流口水。好在他们家人大方,每次都分些给邻居们尝鲜,一家一两个虽不多,但情谊在,邻居们还是很感激的,迄今说起来仍念念不忘。
⑤在人们眼中,槐树还是祥瑞的象征——“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靠山吃山,专门在山洼处开辟了一个园子,一气栽种了上万棵槐树,名曰“槐花园”。这里每年都要举办槐花节。每逢花期,那一棵棵浓密高大的槐树上,挂着让人感到震撼却又显得柔情无比的花朵,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犹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在如此美丽壮观的园子里徜徉,仿佛置身于梦境,怎能不让人生出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有删改)
材料二:
书院四季春花(叶辛)
①沪剧里唱:“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红里泛白,白里泛红……”喜欢沪剧的上海人几乎都会唱,直白而又贴切。
②桃红李白油菜黄,蝶飞蜂舞鱼儿欢,书院①的春天是色彩斑斓的。
③每年三月,草长莺飞桃花开,四面八方的上海人云集而来,到书院看桃花。灿烂的桃花,含笑怒放,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树,形成一个迷离的粉红色世界,一张张笑脸沉浸其中。
④家家户户的小花园、小果园里,白玉兰、粉玉兰谢了樱花开,樱花谢了杜鹃开,杜鹃谢了月季、玫瑰、扶桑、牡丹热热闹闹地次第开放。小河边、道路旁、防风带附近、瓜田地角、庭院前后,目力所及之处,都是姹紫嫣红的花朵,处处惹人的眼。各种花儿开得太茂盛了,以致人们分辨不清,空气里弥漫着的好闻的味道,究竟是哪种花儿的馨香。
⑤带着海腥味的风吹来,暖洋洋的,有一股独特的清新气息。海鸥的鸣叫声透着喜气;跳跳鱼在浅海滩欢呼雀跃,迎接着书院的春天;蛏子张开嘴巴,在春水中吐着泡泡;螃蜞在海滩上爬来爬去,也出来感受春日的阳光。海滩边,一片绿色的芦苇一天一个样地使劲拔节,日渐茂盛起来,很多书院人来采摘鲜嫩的粽叶回家包粽子。滩涂上也热闹起来,捡蛏子、抓跳跳鱼、刨小螃蜞的孩子们叫成一团。
⑥春天,置身于书院,在路边,在海边,在庭院中,在田地里,出奇地舒畅、欢快。
⑦而今,书院已经归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这是特区里的特区呵!一条经过书院连接上海中心城区和临港新片区的快捷大道正在修建。随着临港新片区的建设,上海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有删改)
【注】①书院:地名。
(1)材料一第②段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槐树花开的景象,请结合原文对此描写方法做简要分析。
(2) 材料二中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两篇散文都以“花”入题,试比较其写作意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下面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A. |
材料一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一连串的动词,细腻生动地描绘出邻居们享受欢愉时光的情形。 |
B. |
材料一以“槐花”为线索,依次展现了吃槐花、赏槐花、办槐花节等场景,条理清晰,结构合理。 |
C. |
材料二以沪剧唱词“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红里泛白,白里泛红……”开头,引出下文对春花的描写,富含文化韵味。 |
D. |
材料二通篇不见“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写法新颖别致,有独到的审美情趣。 |
E. |
材料一、材料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许多看似闲笔的描写,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