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下图为“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导致北京此次严重内涝的自然原因是
| A.①过多 | B.②受阻 |
| C.③过快 | D.④增大 |
此次北京城市内涝现象给我国城市建设带来了启示,今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
| A.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开发 | B.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 C.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 | D.加强城市人口迁移管理 |
读①②③三地气温与降水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 1月 |
4月 |
7月 |
全年 |
||
| ① |
气温(℃) |
21.3 |
28 |
23.9 |
24.1 |
| 降水量(mm) |
1 |
32 |
106 |
905 |
|
| ② |
气温(℃) |
24.6 |
30.9 |
30.7 |
28.8 |
| 降水量(mm) |
27 |
12 |
121 |
1541 |
|
| ③ |
气温(℃) |
26.8 |
29.6 |
26 |
27.5 |
| 降水量(mm) |
2 |
84 |
770 |
3 063 |

上表为上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甲—③;乙—②;丙—① |
| B.甲—②;乙—①;丙—③ |
| C.甲—②;乙—③;丙—① |
| D.甲—③;乙—①;丙—② |
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7月平均气温均高于4月 |
| B.三地4月降水量均高于7月 |
| C.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
| D.甲、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洋流 |
读下面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
| B.该地区水资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
|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
|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 |
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图中所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里种草植树最合适(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2013年7月,高温热浪席卷我国19个省区市,高温日数20天以上的区域达18.9万平方千米。读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3年7月3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地区受高温天气危害最大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 B.水稻 | C.大豆 | D.甘蔗 |
当天,乙地区最高气温也在40℃以上,下列叙述与该地出现高温天气无关的是()
|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 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
|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
“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说来,回南天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①有长时间的低温,日平均气象低于12℃至少要持续3天以上。②有天气突变,长时间低温后要突然变得暖湿。下表是“某市2013年3月份部分天气数据”,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 日期 |
18日 |
19日 |
20日 |
21日 |
22日 |
23日 |
| 天气状况 |
小雨 |
小雨 |
小雨 |
晴天 |
晴天 |
晴天 |
| 平均气温(℃) |
10.5 |
11.3 |
11.8 |
17.5 |
18.5 |
19.7 |
| 相对湿度(%) |
34-93 |
90-95 |
70-95 |
62-94 |
59-87 |
67-89 |
18日至20日期间该市经历的降水类型是()
| A.锋面雨 | B.对流雨 | C.台风雨 | D.地形雨 |
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
| B.18日至21日期间,该市可能有冷锋过境 |
| C.21日比20日夜晚大气逆辐射更强 |
| D.21日该市最有可能出现“回南天”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