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左图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右图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理想的采样监测天气是( )
A. |
晴朗微风 |
B. |
逆温天气 |
C. |
阴雨少光 |
D. |
风向多变 |
(2)与自行车道相比,关于人行道上积累最明显的颗粒物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 |
细颗粒 茂密植被 |
B. |
粗颗粒 茂密植被 |
C. |
细颗粒 稀疏植被 |
D. |
粗颗粒 稀疏植被 |
(3)在优先考虑降低颗粒物对居民区影响的同时,为尽量减少其对行人的影响,该都市从人行道到居民区绿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 )
A. |
从稀疏到茂密 |
B. |
从茂密到稀疏 |
C. |
均用稀疏植被 |
D. |
均用茂密植被 |
山西省新绛县西庄村附近盛产青石,自宋代以来形成了以石雕加工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为保持行业的家族垄断优势,当地主要采取子承父业的技艺传承方式。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西庄村规划建设了石雕工业园。如下图示意农耕时代西庄村石雕生产的空间次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庄村形成图示空间次序,是因为( )
A. |
地形地势 |
B. |
河流分布 |
C. |
生产流程 |
D. |
宗族关系 |
(2)“精雕”选择在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中进行,主要是为了( )
A. |
石材堆放 |
B. |
陈列展览 |
C. |
技艺保密 |
D. |
交流合作 |
(3)该村石雕生产由分散的家庭作坊集聚到工业园,有利于( )
①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
②融合生产和生活空间
③限制生态空间的扩张
④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A. |
①③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 )
A. |
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 |
B. |
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 |
C. |
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
D. |
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
(2)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 )
①阻碍农民增收
②造成生态破坏
③导致乡愁淡化
④增加耕地撂荒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④ |
D. |
③④ |
石牌镇地处汉江之滨,古时商贾云集,舟楫繁忙,南来北往的人们路过这里都会吃上一碗豆腐。该镇种植的黄豆富含微量元素,豆腐的制作工艺考究,口感独特。近年来,全镇半数以上劳动力在外从事豆制品加工及相关产业,“石牌豆腐郎”远近闻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时石牌镇豆腐声名远播,主要得益于( )
A. |
历史悠久 |
B. |
交通便利 |
C. |
宣传有力 |
D. |
物美价廉 |
(2)当前有些“石牌豆腐郎”将豆制品加工企业迁回家乡发展,看重的是该镇的( )
①产业基础
②人才优势
③劳动力数量
④市场需求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3)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为保障“石牌豆腐”品质,可采取的有效举措是( )
A. |
采购外地大豆 |
B. |
开发新产品 |
C. |
制定技术标准 |
D. |
举办文化节 |
新城生活空间是指新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和空间。如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大都市某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调查显示,该新城的社区居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 )
A. |
交通方式较为单一 |
B. |
生活服务设施不足 |
C. |
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
D. |
居民消费能力较弱 |
(2)为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该新城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A. |
扩大新城空间范围 |
B. |
增加休闲娱乐场所 |
C. |
促进就业本地化 |
D.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3)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后,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 )
A. |
平均出行距离增加 |
B. |
工作出行次数减少 |
C. |
平均出行成本增加 |
D. |
出行方式更加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