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很多地方采用塑料大棚(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每年盛夏季节,浙江北部地区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到的白色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
|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
该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折线表示四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四个地方中的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据此回答问题。
四个地方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①>③ |
| C.③=①>④>② | D.④>③>②=① |
关于①地判断可信的是()
| A.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08′ |
| B.正午太阳高度:H6月1日>H6月10日 |
| C.夏至日时,标杆影长大于标杆长度 |
| D.冬至日时,早晨太阳从东北升起 |
曲线⑤所示昼长季节变化情况,与四地中最接近的是()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读所给水循环示意图,完成问题。
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 A.长江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 C.我国的冬季风 | D.我国的夏季风 |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 A.① | B.② | C.⑤ | D.⑥ |
该图为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A、B两地的气压类型是()
A. A是高压,B是低压 B. A是低压,B是高压
C. A、B都是高压D. A、B都是低压若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 000、1 008、1 016、1 024、1 032,那么A、B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
A.32<P<48B.39<P<40 C.31<P<32 D.47<P<48此季节,图中C点的风向及气候特点是()
| A.东南风,高温多雨 | B.西北风,低温少雨 |
| C.东北风,低温少雨 | D.西南风,高温多雨 |
我国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9~11题:从日记描述来看,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 )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冷高压过境 ④寒潮过境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
| 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
| 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
| 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
| D.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
二伯家在麦田边点燃柴草的目的是()
| A.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利于降水的形成 |
| B.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反射作用 |
| C.增加大气中的CO2,加强大气的逆辐射 |
| D.给大气加热,提高气温 |
所给四幅图中的地点均位于北半球同一纬度且同一季节,其中气温最低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