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3日,中国发布的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西部冰川总体呈现萎缩态势。回答下列问题。依据材料可知,我国西部地区气候与雪线的变化情况为
A.气温升高,雪线降低 | B.降水增多,雪线降低 |
C.降水增多,雪线升高 | D.气温升高,雪线升高 |
从短期效应看,材料所述现象对我国西部地区河流沿岸产生的影响有
①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②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③洪灾发生几率加大 ④水资源面临短缺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人口增长模式不是由下列内容决定的是()
A.人口出生率 | B.人口死亡率 |
C.人口自然增长率 | D.人口生育率 |
图中,MN位于同一经线上,PN位于北半球同一纬线上,ON两侧的昼夜状态不同,OM两侧的日期不同,ON两点的经度差为90°,此时北京时间为2:00,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若MN的纬度差为20°,求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A.20°S,90°W | B.20°N,90°E | C.20°N,180° | D.20°S,0° |
若MN的纬度差为15°,则图中P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15° | B.30° | C.60° | D.0° |
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摄氏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沿海向内陆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
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西侧 |
C.从甲到乙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比甲到丙大,其原因是地形以平原为主 |
D.从甲到乙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比甲到丙小,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 |
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甲处附近的原因是()
A.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 | B.地表缺少植被 |
C.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的变化幅度小 | D.属于干旱地区,大陆性强 |
关于乙、丙两地的正确判断是()
A.乙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林带 | B.乙处附近气候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
C.丙处外侧的大洋有暖流流经 | D.丙处为温带海洋气候 |
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 | B.我国新堪探的稀土资源少 |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世界最多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②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③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曲线。读下图回答各题。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处在()
A.Ⅰ期 | B.Ⅰ和Ⅱ期 |
C.Ⅱ期 | D.Ⅲ期 |
下列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城市化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
B.城市化只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
C.城市化必然导致“热岛效应” |
D.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