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与法同行]
通过一学期《思想品德》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做到学以致用,学法懂法守法。但仍有小部分同学法律意识淡薄。以下是初-(5)学生生活中的片段:
片段一:
小刘:本学期以来,我的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意,真想现在就辍学打工挣钱算了……
片段二:
某天,小亮与同学小胡在某十字路口。小胡:我们冲!小亮:是红灯!小胡:你傻啊!我们是未成年人,法律对我们没有约束力……
假如你是他们的同班同学,你会运用哪些法律知识对小刘和小胡劝解。(注意:针对每个片段至少各提一条法律知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案例回放 |
评析 |
对策 |
| 案例一:五一小长假期间,招宝山景区鳌柱塔内,被游客用锐器在墙上和门上划得伤痕累累,面目全非。白色墙体上布满鞋印,水泥墙面刻满“到此一游”。 |
(1) |
(2) |
| 案例二:某校九年级学生李某,经常在校园内敲诈低年级学生,若有不满,便对低年级学生拳打脚踢。 |
(3)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3月16日,被刺中心脏,仍勇斗歹徒的好民警段晓鹏被评选为“最美宁波人”2013年度人物,他的行动演奏了一曲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交响曲。
材料二:1月7日,祖籍宁波镇海的香港电影制作人邵逸夫与世长辞。在生命的最后30年,他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据统计1985年至今,邵逸夫生前共向内地捐赠了47.5亿港元,兴建了6000多个教育项目。
(1)“最美宁波人”评选属于哪一类建设活动?举办这一评选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2)捐赠兴建教育项目,这是邵逸夫在依法对自己财产行使什么权利?
(3)请从国际竞争与我国国情角度,谈谈邵逸夫热衷教育事业的原因?
6月中旬中考结束后,小明因为考试成绩不如意,没有考上高中,就随亲戚来到上海打工。在刚开始工作的几天里,他遇到了诸多的交往困惑,心里很不痛快。于是,他在网上向初中的班主任求助。
小明:老师,我怎么感觉在社会上和人相处与学校不一样,怎么这么难?
老师:你不擅长和他人交流,而且对交流的对象要求过高。
小明:不是,应该说是要求太严、太高。只要我感觉到对方不正派,就失去了共同语言,到现在一个朋友也没有。
老师: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存着,不可能和你要求的一样。你要想融入这个社会,就必须去面对不同的人。
小明:老师,我应该怎么做才能适应呢?
老师:你不会迁就别人,又容易固执己见,长此以往一般人会接受不了你的。你可以去试着迁就一下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小明:我也觉得这样,似乎很少有人和我谈得来。即使我乐意和别人交流,可最后也谈不到一块儿去。因为我平常与人交往不注重礼数,感觉注重礼数太麻烦,所以…
(1)小明为什么会出现交往困惑?
(2)小明最后的话没说完,你认为不讲礼数会有什么危害?
(3)假如你是他的班主任,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来帮他学会与人交往?
小英的烦恼:她学习努力,但成绩却不断下滑。父母误以为她早恋,对她提出了一些令她感到苛刻的要求。小英对父母的严格要求无法理解,因此对父母不理不睬。
情景一:丽丽今年上初一了,在妈妈眼里,以前那个乖巧听话的女儿不见了。放学回家后问她学校里的事,丽丽总是一句“不知道”打发了。平日里,妈妈说东,她偏要说西…丽丽也经常向好朋友抱怨:“我和妈妈很难沟通,说不到两句话就会吵架!”“妈妈不说话还好,一说话我便会觉得很烦!”
丽丽的烦恼源自于一种她的什么心理?你能帮丽丽分析一下这种心理的危害吗?
情景二:放学回家后,丽丽发现自己的房间门开着,看着桌子上凌乱的东西和来不及放好的日记本,丽丽知道妈妈又偷看自己的日记了…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妈妈这样侵犯了丽丽的什么权利?接下来你建议丽丽怎样去做?
情景三:期中考试,丽丽取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看到老师赞许的目光,丽丽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上初中以来她一直忙于学习,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心里时常感觉特别孤独…
(3)丽丽今后应该怎样去做?请你帮她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