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发现注射青霉素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1)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是 (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它与 都有促进产热的作用。
(3)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可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也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实现 调节;多数肾上腺素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 中,实现重复利用。
(4)上述事实表明,机体是通过 网络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芦荟具有一种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CO2转化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2参与光合作用(如图二)。而植物常见的CO2利用过程如图三所示。请据图回答:
(1)白天,影响芦荟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有。(答3个得分,少答不得分)
(2)芦荟在夜晚不能合成三碳糖,原因是缺少碳反应必需的。白天芦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源有和。
(3)在上午10:00点时,若突然降低环境中CO2的浓度,短时间内芦荟C3含量的变化和常见植物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4)芦荟气孔开、闭的特点是对环境的适应,推测其原生活环境的特点是。
(5)在温室大棚中栽培蔬菜时,如果保持光照强度不变,需要进一步提高蔬菜的光合速率,常用的措施是。
(6)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
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⑴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⑵进行图中8过程时,细胞之间有信息交流,完成信息交流的细胞结构是,相关的成分是
(3)图中从8--13的时期表示细胞的过程。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
⑷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9—12时期为个。
⑸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横坐标数字的处进行。
⑹8处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7)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的区间是
(8)7-8区间细胞中染色体上DNA含量是1-4区间细胞中染色体上DNA含量的
下图中A与B分别表示动物或植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 ]图表示植物细胞,[ ]图表示动物细胞。判断植物细胞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 ]和。
(2)在A细胞中具有而在B细胞中没有的细胞器是[ ],它与细胞的有关。
(3)图中[1]的主要成分是和。
(4)生产蛋白质的场所[]。
(5)细胞内的“动力工厂”是[ ],是的主要场所。
(6)[12]是染色质,其主要成分是和。
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蛋白酶活性(U/mg) |
脂肪酶活性(U/mg) |
淀粉酶活性(U/mg) |
|
对照组 |
1.09 |
0.08 |
0.12 |
实验组 |
1.71 |
0.10 |
0.13 |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培养是微生物学中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选择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为,碳源为。
(2)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
(3)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的微生物。
(4)⑥为组,⑦为组,设置⑥的目的是(5)⑤→⑥采用________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