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 (g)+N (g) R (g)+2 L
此反应符合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
C.正反应放热,L是液体 | D.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
苯环上有两个侧链烃基的有机物C12H18,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不考虑立体异构)
A.39 | B.42 | C.45 | D.48 |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微粒X2-与Y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半径:X2-> Y2+ |
B.人们可在周期表的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耐腐蚀和耐高温的合金材料 |
C.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F,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F |
D.Be元素与Al元素同处在周期表的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可推出: |
Be(OH)2+ 2OH-=BeO22-+2H2O
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 |
A |
向盛有2 mL 0.1 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1 mol/L 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5滴0.1 mol/L KI溶液 |
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
B |
向1 mL 20% 的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 min,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
证明蔗糖能发生水解反应 |
C |
水浴加热浓硝酸、浓硫酸和苯的混合物后,直接蒸馏分液后得到的粗产品 |
制备纯硝基苯 |
D |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在下列装置中,MSO4和NSO4是两种常见金属的易溶盐。当K闭合时,SO42—从右到左通过交换膜移向M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中c(M2+)减小 |
B.N的电极反应式:N=N2++2e— |
C.X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
D.反应过程中Y电极周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稀盐酸中 c(H+)=c(Cl—)+c(OH—) |
B.常温下,在0.1mol/L的HN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C.将Na2CO3水溶液加热、蒸干,最后得到NaOH固体 |
D.酸与碱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可能大于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