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仔细的读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变法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
(3)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1)请在上图的方框内填入丝绸之路的起点。(古地名)
(2)请你说说当时以此地为起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成为丝绸之路开辟的关键?

秦朝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存在的时间短,只有15年的历史,却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
(1)材料一中“商君”指的是谁?“商君之法”中对今天仍有重大影响的是哪一项?其中哪一项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性质?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李白的诗赞颂了“秦王”最主要的功绩是什么?他采取的哪些措施促进了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依据所学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材料三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
(3)依据材料三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朝的统治的?这样的统治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4)对于上述材料中的秦朝历史,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曾修建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间,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余秋雨《文化苦旅》
(1)材料一中的“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哪一水利工程?它的修筑者是谁?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促进了哪个诸侯国的经济发展?它使得成都平原获得什么美称?
材料二 ----斩山通道,连接长江、珠江水系,两千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郭沫若的《满江红》词
(2)材料二中与长城“同为世界之奇观”的是哪一水利工程?它是哪个皇帝派人兴修的?它的兴修有什么历史作用?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它奉孔子为宗师,又称为孔子学说,是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主张。

----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1)材料一中孔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钱穆《国史大纲》
(2)材料二中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战国时期的哪一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治国主张?他的主张又是什么?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史实归纳】
(1)请将表格补充完整,在A、B填上相应答案

措施分类
具体措施
A
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
强兵
奖励军功
加强中央集权
B ;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统一度量衡

【理解学习】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为什么?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陈明和刘华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3)谁的观点正确?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