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秦的统一是由谁在何时完成的?统一后秦的都城设在哪里?
(2)图一中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哪一少数民族的进攻?
(3)图二、图三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文化上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为加强控制,秦始皇在思想上实行了什么举措?谈谈你对这一举措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清朝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近1/3,却被4000名英国“东方远征军”攻破虎门,当时英国的GDP只是世界的1/20,1895年大清帝国的GDP比日本高9倍,仍惨败于甲午战争。
——《环球时报》
材料二
材料三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近代史上清朝在历次对外战争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现状,其历史的转折点与材料二反映的史实有很大关系,结合材料二回答促进这个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3)三十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国内外有利因素主要有哪些?
(4)材料二和三分别概述了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那些伟大成就?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文学来源于生活。 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百姓形象,他想投靠革命,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试用所学史实来说明你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鲁迅眼里的辛亥革命成效如何?
(3)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价辛亥革命?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历史研究的主要途径由下列几个方面组成
设计方案:①确定主题②收集资料③整理资料,分析史料④展示成就,下列是某同学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1)确定主题,根据资料你分析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当是什么?
(2)整理资料,史料分析。上述发明最早的是什么?
(3) 世界文明的交流是古代文明融合发展的主要途径,上述文明成就传入西方的主要通道是什么?举一例论证该文明对西方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语录》
材料二“人类社会的任何合理的权威就都应建于人民之间的相互约定。”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史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对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
——习近平在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中伏尔泰和卢梭的基本思想主张。他们的主张同属于什么思想?
(2)材料三“法国思想家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为法国大革命的哪一重要文件?他们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什么作用?
(3)以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为例,谈谈你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维吾尔族居住在新疆天山南麓,信仰伊斯兰教,清朝称之为回部。18世纪中期,曾参与准噶尔贵族叛乱的回部贵族小和卓怂恿其兄大和卓发动叛乱。
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据天山南北许多地方。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新疆局势处于危急中。
——摘自北师大版式历史教材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于哪一朝代?贡献最大的是那一历史人物?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清朝政府处理新疆危机、加强统治的具体措施。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哪项基本政治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