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期间主要国家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步入资本主义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材料三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依次分别出自什么文件?
(2)材料一文件颁布后,英国确立了哪一种资产阶级的统治形式?
(3)根据材料二内容看,该法令维护是什么阶级的利益?
(4)材料三文件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屡屡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它)使那些不朽的名字和著作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颠覆了君王的绝对权力,告诉人们自由和平等的价值。
——《大国崛起》
材料三当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前往康科德搜夺那里的秘密军需库时,战斗开始了。正是在这次战斗中,有人在莱克星顿草坪打响了“声闻全世界的枪声”。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景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厂房的轰鸣”是哪一动力机广泛应用的结果?
(2)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举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3)材料三中的“枪声”是哪一战争开始的标志?写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4)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领域,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观察以下图示: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成果与实践
请回答:
(1)“三民主义”的提出者是谁?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哪场革命?
(2)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
事件 |
意义 |
|
革命 |
① |
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
② |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
建设 |
“一五”计划 |
③ |
④ |
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
中共八大 |
⑤ |
(3)哪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同时做出什么伟大决策?哪次会议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从20世纪中国重大的思想成果及其实践的历程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感悟?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多方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此同时,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逐渐展开,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
——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什么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发生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口号)?
材料三 1986年3月3日,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呈送到邓小平面前,上面附着一封简短的信。信中写道:
我们四位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淦昌、陈芳允、杨家墀、王大珩)关心到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对世界各国引起的反应和采取的对策,认为我国也应采取适当的对策,为此,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现经我们签名呈上,敬恳查阅裁夺。
(3)根据材料三中四位科学家的建议,我国政府组织专家制定了什么计划来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请举出一例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材料四 1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世界历史》岳麓版
材料五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摘自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4)材料五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大改革的内容?材料五与材料四描述的改革,其影响有什么共同之处?
(5)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请归纳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格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材料四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承认,欧盟这一“航母”的设计,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成功的。多少个世纪以来,欧洲大陆上演的勾心斗角,残酷征伐,在欧盟框架的设计下烟消云散,法德这对明争暗斗数个世纪的宿敌,居然能够一笑泯恩仇,成为欧洲强大和快速发展的双引擎。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英国属于哪个军事集团,与之相对抗的是什么军事集团?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其下场如何?
(4)根据材料回答,欧盟的形成有何重大意义?
(5)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人,光耀世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是对谁的赞誉?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材料二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2)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
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列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