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总有那一片蛙声
古清生
①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②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撞撞地跳跃着,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让我的思绪飘浮,滑入了季节的深处。
③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甚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就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④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积成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可是,我的出走也只是出走,我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⑤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热,为之深深的感动。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⑥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待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文章第①段对南国窗前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
从全文来看,北国没有蛙鸣的原因是什么?
答:
结合语境,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画线句。
“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
答:
请说一说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撞撞地跳跃着,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
答:
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总有那一片蛙声”的深刻含义?
答:
(一)天气转暖害了北极动物
①阿拉斯加海岸对面,“北极黎明号”破冰船,正载着俄、美两国极地学家驶向北极。
②突然,了望室报告,船在左前方约1000米处发现一个活动物体,那物体的轮廓渐渐清晰——是只北极熊,它站在一块浮冰上,正从左船舷下经过,它的胸廓透过那雪白的柔毛显现出来,肚子呈褐色。它的4条腿支撑着那一吨重的身躯,在冰水中试图向船靠近。它的眼睛黝黑,眼窝深陷,憨厚的面孔充满渴望和乞求。船上的生物学家们都明白,它饿了,是船上飘出的鸡蛋和香肠的香味吸引了它。
③有人扔下去一把香肠,香肠落入水中,那熊迅速扑入水里,在波浪里乱抓。船继续向前走,也不知道那熊能不能捞起那些香肠。
④“北极黎明号”不能停下来,它刚刚驶到冰地的边缘,前边的路还很漫长。科学家们对那头熊的惨况感到震惊,但并不觉得意外。因为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发出警告,提醒人们北极冰帽的不断融化和缩小,将造成许多世界上最令人喜爱的动物的死亡,这些动物包括北极熊、鲸鱼、海豹和海象。“北极黎明号”正是为调查这一正在不断加剧的环境灾难驶往北极进行科学探测的。
⑤北极原始质朴的冰、雪、冻原和永久冻土,给北极熊、海象、海豹、驯鹿、旅鼠、北极狐、北极狼和麝牛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家园。这里是白鲸、角鲸、灰鲸常来“度假修养”之地,这里是全球15%的季候鸟每年前来寻找爱情孕育后代的地方。
⑥然而,随着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活动的不断加剧,这个地球最寒冷的地方已逐渐变暖,气温上升已超过1.5度——比世界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快5倍。
⑦在一个冬季来临气温可降至零下75℃的地方,平均气温上升一两度,对于那些依赖冰水和冰原的浮游生物及各种动物来说,几乎是灾难性的。因为在这里,食肉的北极熊要捕捉鲸、海象和海豹,海象、海豹和鲸则要在结冰的海水中觅食,它们喜欢的贝壳类生物、北极鳕鱼和海藻等也只有在冰水、冰原上才能存活。现在,由于浮冰变薄,冰区不断北移,这脆弱的食物链正在被拆散。
⑧暖潮融化了海象的冰巢,压死了正在哺育中的母象和它们的幼仔。即使幼象能活下来,成年象也难以喂饱它们,因为冰块越往北移,海水便越深,潜到海底去寻找甲壳类动物及鳕鱼就越发困难。冰块离海岸越来越远,部分动物甚至被困在陆地上,它们依托冰块潜水找食物的祖传谋生办法已经很难派上用场,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越来越多。
⑨在北极陆地上,灰熊、驯鹿、北极狐狸和狼在过去数百万年中养成了迁徒的习惯。每年春夏之际,幼嫩的草、青苔和地衣会悄悄拱出地面,然后很快消失,动物们便要抓紧时间迁到这里交配和哺育后代。但天气变暖使春天来得越来越早,苔原便也更早地枯萎。动物们按既有习性赶到这里时,草叶已枯黄并开始结籽,觅食和交配的条件已很恶劣。海鸠通常在夏天深入北极北部栖息,随冰区北移,现在它飞得越来越靠北,以致天气变冷后,它们已没有足够的时间逃离严寒地带,因此这种鸟正在迅速的灭绝之中。科学家预测说,如果冰层变得越来越薄,也许在20年内许多动物——包括北极熊,都会灭绝。.通读全文,说一说“天气转暖”对“北极动物”有哪些危害?
.文章开头前三段叙述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文章第⑦段“现在,由于浮冰变薄,冰区不断北移,这脆弱的食物链正在被拆散”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被拆散”而不用“断开”,说说你的理解。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⑥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然而,随着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活动的不断加剧,这个地球最寒冷的地方已逐渐变暖,气温上升已超过1.5度——比世界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快5倍。.全球变暖给许许多多的生物带来了灭绝性的灾难,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面临严峻的考验。结合文章内容,请你以北极动物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类发出警告。(60字以内)。(4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26—30题
藏在木桩中的椅子
张丽钧
①那天,我正看一个挑战类的电视节目。当一个叫卡尔布的德国人登场的时候,我丢掉了手里的家务。
②那是个大块头的家伙,拎着一把红色的电锯,慢吞吞地出场了。他要表演的是,用不超过l50秒钟的时间,将一截木桩制作成一个可以承受他自身重量的小椅子。
③木桩是普通的木桩,跟扔在我家后院的一截木桩没啥两样。
④我看见卡尔布将木桩竖了起来,然后朝主持人晃了一下电锯,示意准备好了。于是,计时开始。
⑤卡尔布娴熟地使用着电锯。笨重的身体一点也不妨碍他灵活的手。电锯与木桩亲密接触,嗡嗡的响声中,被淘汰的边角料一块块应声坠地。一时问,我根本看不出卡尔布究竟是在做椅子的哪一部分,只看到屏幕左下角的电子计时嚣在不停地跳字。两个主持人忘记了解说,只管前倾了身子、张大了嘴巴,呆呆地看看卡尔布的精彩表演。到了后来,连边角料都看不到掉下来了。卡尔布的电锯用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语言说着轻重深浅。在我眼中,卡尔布不像是在做木匠活,倒像是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秀”。
⑥观众一片欢呼!卡尔布从木桩的顶端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小椅子——用时仅仅95秒钟!
⑦卡尔布得意地将那个靠背上带有镂空花饰的小椅子放在地上,然后,单脚悬空站了上去。演播大厅又是一片欢呼。
⑧我多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速你椅子啊!我设想着如果把它稍稍打磨一下,刷上清漆,上面再安放一个花儿一样的孩童,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⑨不由想到我圆宋代那个画竹高手文与可,他画竹的秘诀是,先让竹子在胸中长出个样儿来。再按那胸中的样儿将竹子搬到纸上。我想,对卡尔布而言,又何尝不是先在胸中制成了一把现成的椅子呢?那个小椅子原本就是藏在木桩里了,卡尔布只是花费了95秒钟的时间,将它从木桩中“找”了出来。
⑩在尘世间,“创造”这东西永远是最迷人的。颖慧的心,灵巧的手,常能对凡庸的事物做出非凡的解读。没看卡尔布表演前,我只会将我家后院的木桩叫做木桩它们呆头呆脑,只不过是木头一截、一截木头;看了卡尔布表演之后,我看那些木桩时的眼神倏地变了!我设想那庸常的木桩里面正藏着一批精美的迷你椅子,只待一把富有灵性的电锯一声轻唤,它们即会列队翩然而出!
⑾其实,又何止是木桩呢?被我们凡庸的眼与心怠慢了的事物尚有很多很多吧?山水里藏着画意,四季里藏着诗情,有谁,愿意带着激情将这旷古的画意与诗情从混沌的背景中解救出来。让它们以一种无比美好的姿态,恒久地存活于喧闹人间!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2009年第11期).请概述卡尔布在电视节目中表演了一个什么绝活。(2分)
.作者那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迷你椅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第⑨段讲到宋代画竹高手文与可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文章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
。(3分).品味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2分)
.精巧玲珑的小椅子,藏在呆头呆脑的木桩里。请谈谈你从这则故事中获得的启示。(4分)
(三)【说明园苑】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19—21题。(共5分)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
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
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选自2005年6月号《世界博览》,有删改).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
.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动物与动物、和
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二)【哲理小品】阅读下面小品文,完成后面17——18题。(共4分)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它身边经过,这使它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
“没有!”
“有人在追赶你吗?”
“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
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是狮子破坏了自己宁静的生活。.“另一只狼气喘吁吁”,结合全文可以看出这只狼具有什么心理?
.躺着的“这一只狼”最后饿死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滑冰的秘密
在擦得光光的地板上,要比在普通地板上容易滑倒。这样看来,冰上也应该一样,就是光滑的冰应该比凹凸不平的冰更滑了。但是,假如你曾经在凹凸不平的冰面上拖过满载重物的小雪橇,你就会相信,雪橇在这种冰面上行进,竟要比在平滑的冰面上省力得多。
这就是说,不平的冰面竟比平滑的冰面更滑!解释是,冰的滑性主要并不因为它平滑,而是完全由于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压强增加的时候,冰的熔点要减低。
让我们分析一下,当我们溜冰或者乘雪橇滑行的时候,究竟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当我们穿了溜冰鞋站在冰上的时候,用鞋底下装着的冰刀的刃口接触着冰面,我们的身体是只支持在很小很小的面积上──一共只有几平方毫米的面积上。你的全部体重就压在这样大小的面积上。你应该可以明白,溜冰的人对于冰面所加的压强是极大的。在极大压强的作用下,冰在比较低的温度也能够融化;比方说,现在冰的温度是零下5摄氏度,而冰刀的压力把冰刀下面的冰的熔点还不止减低5摄氏度,那么这部分的冰就要融化了。那时候就怎么样了呢?那时候在冰刀的刃口和冰面之间产生了一薄层的水──于是,溜冰的人可以自由滑溜了。等他的脚滑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发生的情形也是一样。总之,溜冰的人所到的地方,在他的冰刀下面的冰都变成了一薄层水。在现有各种物体当中,还只有冰具有这种性质,因此一位物理学家把冰称做“自然界惟一滑的物体”。其他物体只是平滑,却不滑溜。
现在我们可以谈到本节的题目上来了:光滑的还是凹凸不平的更滑。我们已经知道,冰面给同一个重物压着,受压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那么,一个溜冰的人站在平滑的冰面上,对支点所加的压强大呢,还是站在凹凸不平的冰面上所加的压强大?当然在凹凸不平的情形压强大:因为在不平的冰面上,他只被支持在冰面的几个凸起点上。而冰面的压强越大,冰的融化也越快,因此,这冰也就显得更滑了(这个解释只对于刀刃比较钝的冰刀是适用的,对于刀刃锋利的冰刀,因为它会切割到冰的凸起部分里去,所以上面所说是不适用的──在这个情形下,运动的能量要消耗到切割凸起部分上面去)。
日常生活里有许多别的现象,也可以用冰在大压强下面熔点减低的道理来解释。两块冰叠起来用力挤压,就会冻结成一块,正可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孩子们在捏雪球的时候,无意识地正是利用了这个特性,雪片在受到压力的时候,减低了它的熔点,因此有一部分融化了,手一放开就又冻结起来。我们在滚雪球的时候,也是在运用冰的这个特性:滚在雪上的雪球因为它本身的重力使它下面的雪暂时融化,接着又冻结起来,沾上了更多的雪。现在你当然也会明白为什么在极冷的日子,雪只能够形成松松的雪团,而雪球也不容易滚大。人行道上的雪,经过走路的人践踏以后,也因为这个缘故,会逐渐凝成坚实的冰,雪片冻成了一整层的冰块。.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
(1)在现有各种物体当中,还只有冰具有这种性质,因此一位物理学家把冰称做“自然界惟一滑的物体”。
(2)所以上面所说是不适用的──在这个情形下,运动的能量要消耗到切割凸起部分上面去.请清晰说明冰被称为“自然界惟一滑的物体”的来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详细阐释不平的冰面比平滑的冰面更滑的原因。
.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
(1)不管什么情况下,由于冰面的压强越大,冰的融化也越快,因此,凹凸的冰就会更滑。
(2)溜冰的人对冰面产生极大压强,使得冰的熔点升高,冰就容易融化,溜滑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