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选自《五峰集》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隔篁竹 ②斗折蛇行
③从两家僮 ④比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
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
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 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
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协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 |
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 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文言文《公输》一文选段,回答问题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请说之()②不可谓知类()③方五千里() ④为与此同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分
①宋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此”指的是什么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墨子和楚王的对话,运用什么方法?产生什么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言文阅读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 分)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
(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停两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 兑命 》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该文中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 4 分)
文言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略无阙处()
(3)晴初霜旦()(4)哀转久绝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⑴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用原文内容填空。
文中从侧面渲染了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是:,;直接表现江水凶险的语句是:,;能总评写出三峡春冬时节山水树木特征的句子是:,。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丞相牛公①应举,知于頔②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④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⑤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頔dí: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jī:携带。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以海客遇之()遇:A.相逢,不期而会B. 碰到,遭受 C.相待,接待
(2)于公大恨()恨:A.遗憾,后悔 B.不满 C.通“很”。违逆,不听从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
()去后,( )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 ( )曰:“已去。”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天下缟素(2)长跪而谢之 (3)寡人谕矣 (4)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B.扶苏以数谏故 C.以大易小,甚善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有人说:“根据史实,秦王能统一六国,成就大业,应该是个英雄.”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结合选文,发表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