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各图曲线表征的信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图1表示常温下向体积为10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CH3COOH溶液后溶液的pH变化曲线,则b点处有:c(CH3COOH)+c(H+)=c(OH-) |
| B.图2表示用水稀释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其中Ⅰ表示醋酸,Ⅱ表示盐酸,且溶液导电性:c>b>a |
| C.图3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 |
| D.由图4得出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调节溶液的pH至4左右 |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用硫酸铜溶液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 |
| B.用紫色石蕊试液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
| C.往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出现气泡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
| D.只用石蕊试液就能将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区别开来 |
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 | 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
| 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 D.④属于金属元素 |
下列物质暴露于空气中,其质量改变和空气中的成分没有关系的是
| A.生石灰 | B.铁粉 | C.浓硫酸 | D.浓盐酸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
| B.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 |
| C.红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
| D.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红色固体变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