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
| B.从图乙可以推测,HIV造成人体的免疫能力全部丧失 |
|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敏感 |
|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
某一鸟类种群由于自然原因而被分割成两个群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经过600万年后,如果把这两个群体的后代放到一起,则它们最可能会( )
| A.具有同样的交配季节 | B.陷入对相同资源的竞争中 |
| C.彼此产生了生殖隔离 | D.形成种内互助的合作关系 |
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 B.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生殖隔离 |
| 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D.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 |
下列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 A. | 第6位的 被替换为 | B. | 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 |
| C. | 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 | D. | 第103至105位的碱基全部缺失 |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 |
| B. | 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 |
| C. | 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 |
| D. | 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 |
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
| 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
| 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 |
| 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