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小题。
不吸烟的007
①在最新的两部“007”电影中,詹姆斯·邦德都是不抽烟的,但此前二十部“007”电影中的詹姆斯·邦德,都以老烟鬼形象出现。那么,詹姆斯·邦德是怎么戒了烟的?
②电影出现后,香烟迅速作为一项带着时尚印记的物件,进入电影之中,和电影展开大半个世纪的纠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里,吸烟是顶时髦的一件事。
③1954年,英国皇家医学会发表报告,将吸烟与肺癌联系起来,随后,民间组织开始对美国公共健康服务部施加压力。1964年,在七千多篇论文的基础上,美国卫生部把香烟定为“杀人凶犯”,呼吁“立即采取行动”。而卫生部长本人,也在报告出台前,把香烟换成烟斗,他说:“我越来越相信香烟有害。坦率地说,我没有给美国人民树立一个好榜样。”至此,十六世纪烟草入欧以来,吸烟是否有害健康的争论,总算有了初步结论。
④不过,吸烟即便有害健康,害的也是自己,仍有“好汉做事好汉当”的气概。1986年,美国卫生部声明,二手烟也会致癌。第二年,有关国际组织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后来又改到5月31日,这可是儿童节的前一天啊!用心何其明白。
⑤由此,影视剧里的吸烟镜头开始岌岌可危。不断有数据表明,模仿影视剧人物吸烟,是影响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因素,一个基金会的研究结果说明,经常在电影中看见吸烟镜头的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可能性会增加三倍。2007年,在烟草公司和烟民与烟控组织明争暗斗二十年后,美国电影协会宣布,他们会根据一部电影中,吸烟镜头是否普遍、是否美化吸烟等原因,决定一部电影是否会被定为“限制级”。迪斯尼随后作出响应,并声称,从此以后,迪斯尼的影片中将不再出现吸烟镜头。
⑥这种背景下,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常常成为众矢之的。电影《晚安,好运》入围第78届奥斯卡,并获得六项提名后,却因为其中的六十七次吸烟镜头受到指责,最后,未能在重要奖项上折桂。连电影演员在电影之外的吸烟,也成为公众讨伐的对象。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弗被媒体拍到“哈利”始终烟不离手的样子,以及报道中对他每天抽烟二十支的描绘,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人们认为,一个以魔幻电影成名的青少年偶像,是不应该这样高调地抽烟的。
⑦虽然有例外,但对吸烟有害的共识已经形成,大势已经无法挽回,于是,老烟鬼詹姆斯·邦德也不得不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但不抽烟,车上还有禁烟指示牌,而从詹姆斯·邦德的吸烟到不吸烟,隐约折射出将近一个世纪的新禁烟史。(选自2012第10期《青年文摘》有删节)
请逐条概述人们对电影中吸烟镜头的认识变化过程。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请指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文章以“不吸烟的007”为题有什么好处?
                                                                                
第⑥节中所举的两个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届福建漳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丹诏名胜九侯山
①被誉为“南闽第一峰”的九侯山位于诏安县金星乡,总面积226平方公里,中心景区25平方公里,主峰西山岩海拔1120米。据《漳州图经》记载,“大禹后裔,九人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峰,尊若王侯,故名九侯山”。
②九侯山以“峰峻、水秀、树奇”闻名,景观瑰丽,置身其间,如临仙境。
③九侯之峰,雄伟险峻。九侯山云雾迷蒙,群峰如苍龙穿行于云海,峰顶有数十块巨石,叠簇而立,这些巨石姿态万千,情态各异。有的峭然独立,如金鸡护蛋;有的端庄安详,似金蟾蛰伏;有的憨态可掬,犹老牛卧眠;有的二石对立,像“大圣拜观音”;有的二石偎依,若“八戒娶妻”……
④九侯之水,秀美神奇。九侯山主溪流全长近20公里,最具特色的是松涧泉飞瀑。每逢夏季,一泓清泉从天柱峰飞流直下,与鲤鱼巨石撞击后形成三叠飞瀑,远看如一尾巨鲤冲波击浪逆流而上。相传开漳圣王陈元光平定“靖安之乱”后,带领将士来到这里,见泉水清澈,就取剑在石头上用泉水磨砺,顿时剑光逼眼,以剑劈石,石头裂成两半,后人在石壁上刻下“试剑”二字作为纪念。若将泉水置于瓶中,水终年不沉淀、不生苔,清冽甘美。
⑤九侯之树,荣茂奇丽。山上原始森林密布,落叶覆盖,厚达一尺。“阴阳树”则是九侯山的标志景观。所谓“阴阳树”,乃为两棵高山榕。其中一棵的树根生长在一块状若花瓶的巨石下,树干紧贴着石壁,树冠茂密,宛如开在瓶中的花朵,距花瓶石约2米处生长着另一棵高山榕。不可思议的是,这两棵树在同样的土壤环境中却是此消彼长,一枯一荣,互为阴阳。
⑥“鸣鸟穿岩唱孟秋,浮云绕树画中游。洗心圣地添新景,试剑清泉依旧留。”九侯山虽然不如武夷山闻名遐迩,但是其秀丽的风光,神奇的传说仍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驻足品赏,使它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⑦南宋理学家朱熹任漳州知县期间,曾察访九侯山,见九侯山钟灵毓秀,立刻用茅草临时扎成一支大笔,当场书写“西斋”二字,如今这块牌匾依然悬挂于千年古刹九侯思禅房的竹门楣之上。明代大儒黄道周题写的“洗心之藏”的匾额也悬挂于寺中正殿。福胜岩左侧石壁上刻着清代贡生吴泰来题的“谷神玄牝”,这四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九侯山并不大,却有佛、道、儒三家在此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真正体现了有容乃大的哲学思想。
⑧九侯山上还散落着众多的摩崖石刻。元朝高僧无碍手书的“九侯名山”、明朝云南参政罗汝芳镌刻的“天开”、清朝举人林天翔题跋的“万山第一”等30多处珍贵的摩崖石刻,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⑨九侯山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山上的每一棵奇树,每一块异石,无不诉说着神奇的故事……来吧,让你我走进翰墨飘香的丹诏大地,拥抱这梦幻如诗的九侯山水!
(选自《闽南风》2015年第1期,有删改)
(1)阅读第2-8段,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丹诏名胜九侯山?
(2)选文多处采用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中划线部分与下面改后的句子语言各有特点,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改句】这些巨石形态各不相同。有的兀自独立,有的二石并立,人们根据石头的形状和情态特征,把它们叫做“金蟾石”、“牛眠石”、“八戒娶妻石”……
(4)根据诗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填写句子。
龙江水水光潋滟,__ __。

(届福建福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植物的“五官”
①植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功能各异的“五官”。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学博士瓦因勃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每天对莴苣做10分钟超声波处理,结果其长势远比没受处理的莴苣要好。之后,美国的一个学者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音乐,20天后,听音乐的大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听音乐的四分之一。这些实验说明,植物虽然没有具体形态的耳朵,但它们的听觉能力却非同寻常。不相信?那么请你面对含羞草轻轻击掌,看看含羞草闻声后是否会迅速将小叶合拢。
②许多植物具有“慧眼”识光的能力,它们自知日出东山,夕阳西下,从而把握了自己开花和落叶的时间,如牵牛花天刚亮就开花,向日葵始终朝阳。植物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觉出光照的“数量”和质量,某些北方良种引种到南方,颗粒不收,就是因为植物的“眼睛”对异地的光线不习惯。植物的“眼睛”对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植物可识别不同光线,以促进自身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眼睛”原来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专门色素——视觉色素,植物凭借这种“眼睛”,从根到叶尖形成完整而灵敏的感光系统,对光产生既定反应,如花开、花合、叶子向左向右、变换根的生长方向等。
③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荤”的植物,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它们形成各种形状的“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还能分泌香味,许多昆虫因为闻到香味,而跌入了陷阱之中!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像蜻蜒一样的大昆虫。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
④真是奇怪,植物还有嗅觉灵敏的特殊“鼻子”。例如,当柳树受到毛虫咬食时,会产生抵抗物质,3米以外没有挨咬的柳树居然也产生出抵抗物质。这是为什么?原来,植物有特殊的“鼻子”——感觉神经,当被咬的树产生挥发性抗虫化学物质后,邻树的“鼻子”能及时“嗅”到“防虫警报”,知道害虫的侵袭将要来临,于是就调整自身体内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些对自己无害,却使害虫望而生畏的化学物质,达到“自卫”的目的。
⑤更为惊奇的是,植物还具有相当特殊的“舌”的功能,它能“尝”到土壤中各种矿物营养的味道,于是使植物“拒食”或“少食”自身不喜欢的矿物质,多“吃”有用的营养元素。如海带就有富集海水中碘元素的能力,忍冬丛喜欢生长在地下有银矿的地万。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欢吃的矿物就会长成奇形怪状。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长得相当高大,但如果“吃”了土壤中的硼就会变成“矮老头”。植物将土壤中的矿物元素或微量物质聚集到体内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人们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可以找到相应的地下矿藏,也就是植物探矿。如今,植物探矿已成为寻找地下矿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目前,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常常得到植物“五官”功能的启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累累硕果。
(1)本文第②-⑤段,依次介绍了植物具有 和用“舌”择食等功能。
(2)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根据文章第①段的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噪声除草器”的制造主要利用了植物的什么特性。
【链接材料】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的特性,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届天津中考)阅读《燕子来时》,回答后面题目。
燕子来时
王琪
(1)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2)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3)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4)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5)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6)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7)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1)请结合文章第(2)自然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1)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桃红柳绿。
B.文章第(3)自然段写阳光、绿叶、花朵,为的是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
C.文章第(5)自然段,通过回忆“我”与老屋屋檐下燕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亲密关系。
D.通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写燕子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E.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写场景、抒发感情、思考现实等融为一体。
(4)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点出了什么现象?请简要分析第(7)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现象:
作用:

(届四川资阳中考)
(一)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2015年3月28日)
(1)贯穿选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2)简略分析下边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3)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何作用?

(4)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届四川南充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张丽钧
①“操场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开红色的花,我们管它叫‘高考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高考了;西门旁边长着一片绿色的低矮植物,开白色的花,我们管它叫‘开学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开学了……”这是高二一个才女写的作文。头一回看到有人为花取这样的“绰号”,忍不住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又忍不住想跟作者说:“你为什么竟舍不得走到那些植物跟前,去看看标牌上标注的它们的芳名呢?”这样想着,红笔就分别在“红色的花”、“白色的花”处画了圈,扯至页眉,郑重书曰:合欢花!玉簪花!
②我友之子果果,三岁时,即能准确无误地指认出大街上跑的30多种车,还能够分辨出20多种不同牌子的空调。但是,没有人教果果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
③去一家苗圃选花。被告知那些花木分别叫“金娃娃”“富贵竹”“招财草”“元宝树”“摇钱树”“发财树”……我呆了。它们原本都不叫这名字的,是时代赋予了它们这金光闪烁的名字。我想知道花木的感受。它们接受这名字吗?不接受的话会选择怎样的抗议方式?
④只要听到一声鸟啼,我就会问自己:“这是什么鸟呢?”我曾经跟一个爱鸟成痴的朋友说:“你开一个网站吧,就叫‘鸟啼网’,网友随便点开一种鸟,就能听到它的啼鸣。”——我多么渴望有这样一个网站呀!我的家乡有一种鸟,叫声响亮而悲切,外祖母管它叫“臭咕咕”,母亲管它叫“野鸽子”,妹妹说老师讲那是“斑鸠”,有个朋友肯定地说那是“大杜鹃”……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⑤“花非识面常含笑,鸟不知名时自呼”。莫非,那苏轼也曾有过我这般的困惑纠结?看到不认得的花,问它:你是谁?咱们未曾谋过面哦,却为何对我这般笑脸相迎?听到不知名的鸟鸣叫,就猜:它一路呼唤着的,即是自我芳名了吧?——布谷不就痴情自呼吗?鹡鸰不就痴情自呼吗?
⑥在迁西县城见过一只神奇的鹩哥,小东西居然会惟妙惟肖地模仿警笛声!被囚笼中的它,旁若无人“呜儿——呜儿——”地鸣着警笛,围观者愈众,它鸣得愈亢奋。我以为我是懂它的——它只是在跟自己逗闷子,而不是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在抖威风。
⑦永远忘不了在梵净山看到的一块警示牌,上面赫然书曰:“我们并不是这里的主人……”是啊,与人类的到来时间比较起来,草木来得更早一些,鸟兽来得更早一些。我们没有理由以“主人”自居。当我们以“过客”的身份来到这里,理应向“主人”致意,学会轻声对它们说:“谢谢你在这里耐心等我。”
⑧孔夫子说得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万物间有千千结。当我们怀着一颗傲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草木时,我们已经对它们构成了“软伤害”;而这种“软伤害”带来的痛,迟早要蔓延到我们身上。
⑨人说:叫出一个人的名字,是对那人别样的赞美。那么,对于鸟兽草木呢?谁能脱口叫出它们的芳名?谁还怀有脱口叫出它们芳名的热望……。
(1)文章结尾说:当我们怀着一颗傲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草木时,我们已经对它们构成了“软伤害”,这种软伤害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请填空。
(1)高二才女给合欢花、玉簪花取绰号;
(2)
(3)
(4)众人围观鹩哥鸣叫。
(2)联系上下文,品味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真恨不得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3)揣摩第⑧段划线句子的意蕴。
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
(4)对待自然的态度,古人说:人定胜天;严春友说:敬畏自然;周国平说:顺应自然;本文作者说:向“主人”(自然)致意。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