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2)图中A点的时刻为 ,D点的昼长为 小时,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小时。
(3)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
(4)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昼长最长的是 。
下图为“东经120°经线穿过的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l)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的相同点是_______,不同点为甲地位于_______。
(2)列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的异同点。
(3)与甲地区相比,乙地的人口容量_______,判断理由是乙地_______。
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1分)
(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 。
(2)A点的地理坐标为经度 ,纬度 。
(3)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 点,北京时间为 点。
(4)由B点向正北发射的导弹将偏向
(东或西)方向飞行,若由B点向正东发射,导弹的偏向情况是___ _。
(5)图中C点当地 时日出, 时日落。
(6)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读下图,比较A.B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A.B两图反映的是进程,其中图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趋势。
⑵ 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由商业中心迁往,B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一般
住在区。
⑶上题中,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迁移的原因为,B类国家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的原因是。
⑷A图中,郊区形成农副产品基本的主导因素是。
B图中,随城市的发展可能会产生的城市问题有:
①。②。③
读亚洲季风环流图,回答问题。
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________。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植被类型都为,但该植被在甲、乙两地区的分布面积都较小,其影响因素分别是、。
(2)流经M、N附近海域的洋流的性质为,对沿岸地区气候的显著影响为。
(3)图1中丙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丁地的自然带类型为,形成该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
(4)图2所示地区大陆西岸的著名山脉的成因为。推断该山脉西坡雪线在图示地区由北向南的变化趋势为,其成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