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1956年~199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与1956年相比,1996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空间变化特点是
A.由沿海向内陆扩展 | B.由中部向四周扩展 |
C.由南向北扩展 | D.由西向东扩展 |
比较两幅图像,可推断三角洲形态变化的原因是
A.修建护海大堤 | B.河流堆积作用 |
C.海浪堆积作用 | D.海平面不断下降 |
黄河河口附近的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
B.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
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9年国家将12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它们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促进中部崛起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据此回答8——10题。区域规划中具有对台工作、祖国统一优势的是
A.促进中部崛起规划 | B.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 |
C.海峡西岸经济区 | D.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 |
12个区域规划中属于西部地区发展规划的有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有关各区域规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关中—天水经济区可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
B.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可建设成为国家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 |
C.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指建设以兰州重化工为主的循环经济 |
D.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将使该区域成为国际产业合作基地 |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5——7题。有关R河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自北向南流 |
B.河流凌汛危害严重 |
C.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
D.季节性河流夏汛明显 |
有关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
B.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
C.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 |
D.台风带来的灾害严重 |
有关本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谷农业特色明显 | B.“鱼米之乡”一年两熟 |
C.地处农牧业交错地带 | D.土地资源以旱地为主 |
下表为我国四地区典型农作物的分布。据表回答3——4题。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甲——东北地区 | B.乙——西双版纳 |
C.丙——珠江三角洲 | D.丁——台湾岛 |
有关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暖温带,两年三熟 |
B.乙地可大力开垦湿地建设商品粮基地 |
C.丙地农业限制因素是低温 |
D.丁地光热充足黑土深厚,水资源短缺 |
读武广高铁线路示意图,回答1——2题。武广高铁跨越我国
A.北、中、南地势三级阶梯 |
B.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水系 |
C.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 |
D.“两平原一丘陵”三大地形区 |
武广高铁通车以后
A.缩短了武汉与广州间的实际距离 |
B.增加了中部地区出海通道 |
C.加重了京广铁路的运营压力 |
D.加快了珠三角劳动密集产业发展 |
新疆一个发展的禀赋,就是拥有众多自然资源。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疆人就提出了“一黑一白一红”的三项发展战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新疆发展战略中的“一白一红”特色农产品是指
A.甜菜、葡萄 | B.棉花、西红柿 |
C.棉花、甘蔗 | D.羊毛、葡萄 |
与青藏高原相比新疆发展绿洲特色农产品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夏季高温 | B.光照充足 |
C.昼夜温差大 | D.降水量丰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