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再到2014年8月3日的云南鲁甸地震,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关于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回答下列小题。雅安地震发生后,网上一条18岁学生提前3天预测地震消息引起争议。对此,有专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不专业的问题,所谓提前3天预测出来,那是绝不可能的,只是凑巧……”该专家对于预测地震可能性的明确表态是( )
①错误的,他否认了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②正确的,他做到了从当前科技水平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错误的,他否认了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发现客观规律
④错误的,他否认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尽管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但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测确实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测还是有可行的办法,中期预测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测。关于地震的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终有一天人类能够做到预测地震 |
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可变的联系,人能正确认识规律 |
C.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能够在未来做到预测地震 |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因此人类会做到科学预测地震 |
有人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这是因为( )
A.地震科学是人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
B.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正确指导 |
C.马克思哲学是进行地震科学实验的基础 |
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关于地震的原因,有人说是苍天对人类的报复。这种观点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主观唯心主义 |
近年来地震频繁发生说明( )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②自然界的运动是不可捉摸的,人们无法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类违背世界的物质性所导致的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在2014年9月的第17届仁川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凭借科学的训练手段、顽强的拼搏精神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完善的后勤服务,勇夺151枚金牌,位列第一。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①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形成对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1954年,杨振宁和同事提出了著名的杨-米尔斯理论,按照这个理论,标准模型中的矢量玻色子是没有质量的,但是根据实验结果推算,矢量玻色子却是有质量的。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成功破解了这一谜题,发现了赋予物质质量的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这说明()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B.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标准 |
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
①时间的流逝具有客观性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④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主体差异性的影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转识成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哲学是智慧之学,学习哲学不仅在于学习哲学史上的命题和哲学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自己的人生在“转识成智”中更加璀璨辉煌。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 )
A.对丰富的具体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 |
B.离开具体知识对整个世界进行深入思考 |
C.发挥哲学智慧不断揭示具体领域的规律 |
D.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农民工的市民化过程是借助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力量,让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向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但农民工与城市主流社会、文化相疏离,形成农民工的“文化孤岛”。要解决农民工的“文化孤岛”,必须()
A.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 B.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
C.用城市文化改变农村文化 | D.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