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优良动物繁育、疾病诊治等方面,展现出诱人的前景。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如粮食问题、花卉苗木生产等),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1)用植物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时,要经过            过程才能培养成单倍体幼苗。
(2)枣庄的优质石榴、长红枣等植物的生产都可通过微型繁殖技术来提供试管苗,其优点是不仅可以                      ,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无病毒种苗的大量繁殖。
材料二: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子的卵母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
(3)克隆大熊猫过程中使用的生物技术手段有                          。(至少写两种)
(4)实验中选取的兔子的卵母细胞实际是处于                 期的卵母细胞。如果多个供体细胞来自同一只大熊猫,培育的这些大熊猫在性状上也不完全相同,分析其原因,下列正确的是(   )

A.性状变异可由环境条件引起
B.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
C.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基因不同
D.细胞核基因发生了重组

(5)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是因为这些细胞      
材料三:利用乳腺生物发生器生产出的人类胰岛素,具有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易提取等优点,该项技术的诞生可有效地缓解临床上胰岛素不足的难题,从而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6)在乳腺生物发生器的操作过程中,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          ,人的胰岛素基因能够成功插入牛细胞的染色体上原因是                         ;并能合成出人的胰岛素的原因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胚胎分割移植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机磷农药杀虫能力强,在粮食增产、传染病防治等方面作用显著,但污染环境并危害人体健康。在众多的有机磷农药残留物降解技术中,生物降解有高效、彻底、无二次污染的优势,其中,微生物由于具有较复杂多样的代谢途径,是有机磷农药降解的主力军。
(1)在富含有机磷农药残留成分的土壤中,更容易分离到能降解农药的微生物。根据达尔文的理论,这是因为有机磷农药对于此类微生物具有作用。
(2)微生物具有复杂多样的代谢途径,从根本上说,是由微生物的所决定的。
(3)微生物主要通过酶促反应,将有机磷农药分解为无毒或者低毒的化合物。研究发现,利用有机磷农药降解酶净化农药比利用微生物菌体更有效。
①微生物群体中,最初的降解酶基因是由于而产生的。从微生物中提取到一种降解酶后,需要确定在何种环境中该酶的活性高,检测酶活性高低的指标可以是

②从天然菌株中提取降解酶的含量低,成本高,难以大量应用,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在获得降解酶基因后,通过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大量扩增,再利用酶、酶和运载体等作为基本工具,通过一定的手段构建,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从而实现了高效表达。
③天然的降解酶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比较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科学家对降解酶特定部位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重新设计、改造,显著提高了其降解能力,这项技术称为

(14分) 细胞膜使细胞成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示意图,图中A表示_______分子,B表示_______分子。
(2)在a~d的四个过程中,可代表氧气跨膜运输过程的是编号_______,可代表主动运输过程的是编号_______,可代表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过程的是编号。从图中过程可以看出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性。
(3)科学家运用荧光标记法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进行细胞融合实验,发现小鼠和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在融合细胞的表面均匀分布,由此证明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性。

(14分) 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属于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
(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
(4)如果想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最好不用上面两种细胞,而选用的材料最好是
(5)乙图细胞中与构成生物膜系统有关的结构有(填序号)

下列为某一多肽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结构中,  个氨基;上述化合物是由 种氨基酸组成。
(2)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失去 分子水形成的,该化合物称为  

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可表示如下:

(1)写物质名称:a____________;A3___________;
(2)B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则b________________。
(3)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物质C1被___________染成________色来观察它的分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