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百工治器,必几经转换①,而后器成。我辈作文,变必必同删润②,而后文成。其一理也。闻欧阳文忠③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
近闻吾乡朱梅崖④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⑤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梁章钜在《退庵论文》)
注释:①转换:反复。②删润:删改和润色。③欧阳文忠:欧阳修,谥文忠。④朱梅崖:字斐瞻,号梅崖,清建宁(今福建瓯县)人。乾隆进士,曾官福宁府教授,主讲鼇峰书院。工古文,醇古冲淡,自成一家。著有《梅崖居士集》。⑤辄:每每。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百工治器( ) ②最后乃添两“而”字。 ( )
③原稿处有数十字( ) ④逐日熟视(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粘之卧内
A.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B.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D.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此 皆 后 学 所 当 取 法 也翻译下列句子。
(1)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
译文: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译文: 本文的观点:文章必须“几经删润”,才能精益求精。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解:①值:适逢。②郡:指城。③相视:看望你。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整个。 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语时了不悲②子敬素好琴
③王子猷、子敬俱病笃④贼既至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 | B.得无楚之水使民善盗耶 |
C.婴闻之 | D.不忍委之 |
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②友人有疾,不忍委之。【甲】文与【乙】在主题上有何异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一日,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使者,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又一日,晏子欲逐①高缭。左右谏曰:“高缭之事汝三年,汝未尝与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②之人也,四维③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④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①逐:驱赶,辞退。②仄陋:狭窄浅薄。③维:维系。引申为扶助。
④弼:纠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晏子方食: (2)使者反:
(3)高缭之事汝三年: (4)是寡人之过也:下面四项中加点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景公使使者至 / 晏子使楚 | B.言之公 /四维之然后能直 |
C.是以逐之 / 可以为师矣 | D.未尝与爵位而逐之/ 至之市,而忘操之 |
翻译下面句子。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译:从上文可以看出晏子具有哪些难能可贵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一日,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使者,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又一日,晏子欲逐①高缭。左右谏曰:“高缭之事汝三年,汝未尝与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②之人也,四维③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④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①逐:驱赶,辞退。②仄陋:狭窄浅薄。③维:维系。引申为扶助。
④弼:纠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晏子方食: (2)使者反:
(3)高缭之事汝三年: (4)是寡人之过也:下面四项中加点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景公使使者至 / 晏子使楚 | B.言之公 /四维之然后能直 |
C.是以逐之 / 可以为师矣 | D.未尝与爵位而逐之/ 至之市,而忘操之 |
翻译下面句子。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译:从上文可以看出晏子具有哪些难能可贵的品质?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①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视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②不过稂莠③。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选自《国语》)
注释:①仲孙它:又名子服,孟献子的儿子。②饩:饲料。③ 稂莠:杂草。 与文中“文子以告孟献子”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来源
A.人共以子为爱 | B.扶苏以数谏故 |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季文子身为国相,看到国内很多百姓生活贫困,能够以身作则,反对奢华,真是难能可贵。 |
B.季文子不希望家里人吃好穿好,认为一个人不奢侈,以道德高尚为光荣,才是为国增光。 |
C.孟献子听了季文子的话,将儿子幽禁7天,表现了对季文子的欣赏,对儿子教育的严格。 |
D.受到孟献子管教的仲孙它,最后能够改过前非,也仿照起季文子的做法。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无衣帛之妻(2)子为鲁上卿
(3)吾以是不敢(4)而我美妻与马 翻译下面句子。
然吾视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犹多矣。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嬉游为墓间之事②乃去,舍市傍③及孟子长④卒成大儒之名选出与“嬉游为墓间之事”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至之市 | B.而忘操之 | C.是吾剑之所从坠 | D.故时有物外之趣 |
翻译下面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