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选自《桃花源记》)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选自《陈涉世家》)
【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便要还家 ②尉果笞广
③诚不可缺 ④卒亡天下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译文: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两处)
房 玄 龄 奏 阅 府 库 甲 兵 远 胜 隋 世填空。
陈胜“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 “ , 。”为了给起义营造舆论氛围,陈胜做了 、 两件事(用文中语句概括为四字短语)。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①②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一)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二)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对《望江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诗感情上的大转折,船尽江空,希望落空。 |
B. |
"断白蘋洲"运用夸张手法,抒发了独处深闺女子盼不到心上人的痛苦之情。 |
C. |
这首词情景交融,景有层次,情有起伏,绵绵情感让人心碎。 |
D. |
这首词风格浓艳精巧,借倚楼望帆这一细节,细腻地描绘女子盼心上人归来的情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刻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 奉命 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
B. |
环面攻 之而不胜 辍耕 之垄上(《陈涉世家》) |
C. |
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D. |
满目萧 然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②锦 鳞游泳 鳞
③斜晖 脉脉水悠悠 脉脉
④ 亲戚畔之 亲戚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说说你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理解。
(6)选文(三)中孟子认为君主怎样做才能够"战必胜"?理由是什么?
一字之师
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携诗诣之。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③以谷为“一字师”。
(选自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注释】①郑谷:唐代诗人。②齐己:唐僧人,善诗。③士林:读书人,文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齐己携诗诣之 |
诣: |
|
②数枝,非早也 |
也: |
|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齐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 |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
B.沿溯阻绝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C.良多趣味 |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D.属引凄异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
皆以美于徐公 |
B.春冬之时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C.飞漱其间 |
其如土石何 |
D.故渔者歌曰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
B.第③段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
C.第④段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凉萧瑟。
D.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