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生理作用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的成分有可能是蛋白质 |
B.图中显示①具有高效性,反应完成后,①的性质未发生改变 |
C.③或④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 |
D.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②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I对DNA的识别序列是5GAATTC3,当用它处理环状DNA分子时,可形成( )
A.两端相同的线性DNA,有黏性末端 |
B.两端相同的线性DNA,无黏性末端 |
C.两端不同的线性DNA,一端有黏性末端,一端无粘性末端 |
D.两种末端无法判断 |
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
B.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
C.常用的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紫外线照射等 |
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
要想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就必须用单个的B淋巴细胞进行为无性繁殖,形成细胞群。其原因是()
A.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B淋巴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
B.在动物体内,B淋巴细胞可产生多达百万种以上的抗体 |
C.每一个B淋巴细胞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
D.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
科学家用灭活的病毒把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灭活病毒的作用是()
A.病毒比较小,可钻人到细胞内 |
B.灭活的病毒已完全死亡,死亡的病毒可以让细胞聚集 |
C.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活性,对各种动物细胞不造成破坏,但所保留的融合活性,使不同的动物细胞进行融合 |
D.灭活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通过融合可以让杂合细胞带有目的基因 |
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y)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 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 by,用Kpn1单独酶切得到400 by和600 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 by和600 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