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校响应杭州市教育局“营造书香校园”的号召,准备于2012年9月8日下午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9月8日下午,由你代表学校去邀请杭州市“图书漂流”活动发起人张教授参加本次活动,请你把对张教授说的话写出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足球其实也是一个社会。在某种意义上①。社会和赛场都需要规则,最高的规则就是法律、法治。目前,普通民众与法制、法治的关系,仍然是疏离的,缺少发言权的,所能采取的姿态,往往是被动的“等待”,②。生命就在被动的、甚至是无望的“等待”中耗去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中新网12月26日电:作为每时手机不离身而微博不间断的“潮人类”,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迷上“咬文嚼字”。古人作诗,讲究格律、平仄、押韵,在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下作诗写字。时至今日,淘宝体、咆哮体、凡客体、TVB体等各种风格的网络文体层出不穷,一股全民“造句”风潮劲吹。
材料二 日前,上海高校“10大流行语”出炉,大半出自网络:“打酱油”、“给力”、“hold住”、“你out了”、“被雷倒”、“肿么办”、“有木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同时代的流行语有不同的时代特点,折射出当下社会文化。
材料三 网络语言起初主要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效率及张扬个性而采取的一种快捷的自我表达方式,因为特点鲜明、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简洁准确,久而久之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充满争议的新鲜事物。爱它的人能说出一大堆爱的理由,恨它的人也言之凿凿。批评者中声音最为洪亮的当属一些语言学家。他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颠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信息,不超过20个字。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4分)
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一个与划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充小明的话。要求语言得体,清楚连贯。
国庆节假期,小明乘火车到北京旅游。途中,邻座的小伙子拿出一瓶饮料请小明喝。小明想起学过的安全知识,于是礼貌地说:
到了北京,小明在××宾馆518房间住下。为了便于父母跟自己联系,以免他们担心,他用房间的电话拨通了爸爸的手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