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宋人献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宋人得玉                    ⑵敢献之                
翻译下列句子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你认为子罕是怎样的一个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嘲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加点的字词。
(1)略无处_______ (2)王命急宣_______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春冬时/而忘操 B不疾也/徐喷
C间干二百里/虫旧曾有之 D渔者歌曰/而两狼之并驱如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去游览三峡,你会选择什么季节前往?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A.见小潭日光
B.潭中鱼百许头明灭
C.水尤洌以其境过
D.其境过清卷石底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称赞《记承天寺夜游》是神品,写景最妙,试作简要的分析。
甲文中,作者起初是“心乐之”,心情非常愉快,为什么在结尾却说“不可久居”,矛盾吗,为什么?
甲乙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奈何公亦颠倒若是?
② 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
汉蒋琬为大司马。东曹掾(官名)为杨戏,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谓琬曰:“公与戏言而不应,其慢甚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诫。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尝琬曰:“作事愦愦,诚不及前人。”或以琬,主者(主管法纪的人)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后敏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敏得免重罪。
【注】①愦愦:糊涂。②推:追究、惩治。③适莫:厚薄,即偏见。
下列句中的“以”与“或以语琬”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B.以啮人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扶苏以数谏故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蒋琬为大司马,很多人对杨戏目无长上的作风看不惯,蒋琬却不以为然。
B.蒋琬认为人心不同,难以知其本心,因此保持沉默是对待杨戏的好方法。
C.由于杨敏曾诋毁蒋琬,主事者请求追究杨敏的罪责,但蒋琬拒绝这样做。
D.蒋琬处理杨敏一案时毫无偏颇,秉公而断,使杨敏免于重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性简略②尝琬曰
③或以④后敏事系狱
翻译下列句子。
(1)公与戏言而不应,其慢甚矣!
(2)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买鸭捉兔
苏轼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 ,买一凫②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③。凫不能飞,投④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⑤,奈何加我以投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⑥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⑦得他兔否?”
【注】①鹘(hú):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②凫:野鸭子。③投:掉落。④其分:我的本分职责。⑤搦(nuò):持握、捕捉。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将而不识鹘__________②凫忽蹒跚而语曰____________
③买一凫而___________④我谓为鹘____________
选出下列句中的“而”与“将猎而不识鹘”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八则》) 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买履》)
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梵天寺木塔》) D.拔山倒树而来 (《幼时记趣》)

翻译下列一组句子。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投掷之苦乎?
这则寓言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百工治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变必必同删润,而后文成。其一理也。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
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梁章钜在《退庵论文》)
注释:①转换:反复。②删润:删改和润色。③欧阳文忠:欧阳修,谥文忠。④朱梅崖:字斐瞻,号梅崖,清建宁(今福建瓯县)人。乾隆进士,曾官福宁府教授,主讲鼇峰书院。工古文,醇古冲淡,自成一家。著有《梅崖居士集》。⑤辄:每每。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百工器()②最后添两“而”字。()
③原稿处有十字()④逐日视()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粘之卧内

A.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此 皆 后 学 所 当 取 法 也
翻译下列句子。
(1)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
译文: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译文:
本文的观点:文章必须“几经删润”,才能精益求精。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